首页 > 娱乐 > 娱乐爆料 > 2017年最好的韩国电影 这才是正视历史的最好方式

2017年最好的韩国电影 这才是正视历史的最好方式

来源:风度派    阅读: 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链接:

来源:剧情狗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年来,优质的韩国电影逐渐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然而,看多了韩国电影,就会发现大部分韩国电影共有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无论多么宏大的题材,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物的情感。

2017年最好的韩国电影 这才是正视历史的最好方式

为什么说不是好的历史剧

所以,都教授的《隐秘而伟大》,空套了个南北朝鲜间谍问题的政治背景,实质上的内容全是主角个人的命运沉浮;口碑票房双赢的《暗杀》,完全可以看做是是韩版的抗日神剧;今年被给予厚望的《军舰岛》,把幕布搭建在黑暗的日本殖民时期,但成品也只是标准的流水线套路作品。

甚至那部改变了国家的电影《熔炉》,在我看来,它的拍摄逻辑,也略显单薄。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把受害者的悲惨遭遇赤裸裸地展现在你面前,让观众愤怒。我很敬佩熔炉的主创,很羡慕这部电影带来的社会影响,但单说这部电影呈现内容的方式,未免也太简单粗暴了。(不过对于熔炉这样的电影,艺术价值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2017年最好的韩国电影 这才是正视历史的最好方式 第2张

简单来说就是,不够客观。

情绪二字,贯穿了大多数的韩国电影。

想象这样一个故事,蛮族大军压境,朝廷内部一派主和,一派主战。然而双方军力悬殊,“我朝”毫无胜算。故事的结局,是国家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投降,一国之王,对蛮族俯首称臣。

按照这样的套路,该怎么拍?

那必定是主和一派均为卖国奸贼,主战一派均为民族英雄,亡国之时,忠臣们不堪受辱,纷纷殉节,守住了气节名分,守住了名族大义。

我们好像已经听过许多这样的故事。

韩国历史上也有一个类似的真实事件——丙子胡乱

丙子胡乱和南汉山城

1636年4月丙子,皇太极由“汗”改称“皇帝“,又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同年12月,皇太极亲自率十二万大军,入侵与明朝为宗藩关系的朝鲜。清军趁着津江结冰,渡江攻占汉阳,将仁祖围困在南汉山城,击破了各路前来支援的勤王军。大势已去,仁祖只能求和。正月三十,仁祖率群臣出城,脱去王服,改穿青衣,徒步前往汉江东岸的三田浦清营拜见皇太极,伏地请罪,行三跪九叩之礼。

那时的朝鲜已经做了大明两百多年的藩属国,相比于满洲国而言,儒家文明高度发达。

这一段,无疑是屈辱的历史。

而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对待历史最冷静的态度。

这就是获得韩国三大电影节之一青龙奖,最佳剧本奖,由《熔炉》、《重返二十岁》导演黄东赫执导的——《南汉山城》

2017年最好的韩国电影 这才是正视历史的最好方式 第3张

影片最棒的地方在于,给了所有的态度,一个发声的机会。

由李秉宪饰演的吏曹判书崔鸣吉,主和,心里装的,是宗庙社稷,是无辜的天下苍生。

由金允石饰演的礼曹判书金曹轩,主战,心里想的,是民族大义,是“命是不能乞求得来”的骨气。

在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古代朝鲜,与明朝断交,对由起于山林牧野的蛮族满人建立的大清俯首称臣,是莫大的耻辱。

主战派,发出了最响亮的声音,也占据了当时的道德制高点。

但,最响亮的声音,就是正确的声音吗?

2017年最好的韩国电影 这才是正视历史的最好方式 第4张

接近结尾的时候,崔鸣吉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把天下百姓的安危置于不顾,把士兵的性命视若草芥,把宗庙社稷的希望寄托在渺无音讯的援军上,以螳臂当车的力量维护的所谓大义与名分,究竟是什么?

那个时代下,以仁、义、忠、孝、礼、智、信为核心的文化,是很难孕育出这样的想法的,持有这种观点的崔鸣吉,超脱了他所处的环境。

因为清醒,所以格格不入,所以痛苦。

全片中唯一一场胜仗的夜晚,崔鸣吉与多年好友、此次胜仗的指挥守护使,把酒夜话,他这样问道:

——“守护使站在哪一边呢”

——“我不属于哪一方,我只是一个杀敌的武官罢了”

——“早知如此,我也跟随守护使考武科就好了”

服从是武官的天职,而谏言是文官的天职。无论皇帝是否采纳,在儒家的训练体系里,一个合格的仕臣,应该向皇帝进献独立思考之后做出的最好建议。之于崔鸣吉,投降就是在他看来最好的决策。一方面是军力悬殊,将士无辜;另一方面是明朝式微,大势已定。

因为看的清楚,所以不能置之不顾,即使满朝百官都叫嚣着要砍了他这个奸臣的头,他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是他的忠诚。

而主战派的礼判金曹轩,按崔鸣吉的话说,“是朝中唯一的忠臣。”

与朝中各种迂腐的墙头草不同,主战,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他的眼里,命,有高低贵贱;死,有轻重之别。

影片的开头,金曹轩在结冰的湖面上遇到了一名引路的老爷子,老爷子表示自己还有一个小孙女要养,等清军来了,就给他们带带路,能换点口粮,毕竟自己给国君引路的时候,连一碗小米都没有领到。

在金曹轩的世界里,这样的人,留不得。

崔鸣吉认为,活路,有千千万万条可以走。

而金曹轩认为,活路,只有一条。

在他眼里,国家,君王,百姓,生命,都只有一种存在形式。而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去追求、维持这种唯一的存在形式。

这是他的忠诚。

保持历史的客观

2017年最好的韩国电影 这才是正视历史的最好方式 第5张

看到这里,观众能明显感觉到,当时的朝鲜社会,是被严重割裂的社会。

所谓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看重礼仪与气节,描述的,仅仅是朝中的贵族大臣,社会的上层阶级。

而那些为了一碗小米在寒冬腊月的冰面上为人指路的老人,只要可以夏天播种秋天收获就很满足的乡民,

才代表着这个社会真实的样貌。

庙堂,离江湖太远。

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情况下,本片抛出的下一个疑问是:何为君王?

偏执的理想主义者金曹轩,他不能接受一国之君沦为蛮族的臣子,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君王有朝一日会为蛮族的大汗跪着倒酒,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君王承受这样的耻辱。

而崔鸣吉认为,如果为了宗庙社稷,为了天下苍生,君王不得不承受这样的耻辱,那么,这就是身为君王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即使最后君王俯首为臣,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之时,他是哭的最伤心的人。

2017年最好的韩国电影 这才是正视历史的最好方式 第6张

然而,身居庙堂之高的君王本人,又是怎样的想法呢?

却仅仅是想活下去而已。

为了烘托如此磅礴诡谲的历史群像大戏,电影在服化道美上也颇下苦工。

坂本龙一操刀的OST也是一大亮点。

但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是导演在处理这段并不光彩的历史时,表现出的,为了尽力保持客观而维持的克制。

绝对的客观并不存在,时代环境在变,主流文化在变,我们不可能消除看待一个问题时的“前理性”。承认自己的主观,是构建客观的第一步。我们只能为了达到一定程度的客观,而保持克制。

这种克制的背后,是对探索历史真相的尝试,是抛弃成见的勇气,是逆流而上的孑然一身。

然后我们才能窥视到历史真实的一角。

才能于无声处听惊雷。

链接:

来源:剧情狗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明星八卦
娱乐评论
影视资讯
演出活动
体育吧
娱乐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