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旅行者 > 绍兴:追寻那些逝去的青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绍兴:追寻那些逝去的青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来源:风度派    阅读: 6.2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11号。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

走进三味书屋,基本上耳边回荡的都是些来往游客感叹的事情,内容大都是“原来这就是三味书屋”,很显然从老到小,很多人都被挡出三味书屋走出来的那位姓周的书生“在精神上摧残过”。

绍兴:追寻那些逝去的青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们都知道的三味书屋

很显然鲁迅的文章很多都不容易懂,那些进入中考高考范畴的更甚,正因此才会有不少人说现在中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在鲁迅故居,我听到周围有人抱怨“当年老师让我分析作者的心理状态,我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其实,不只是他,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老师,都不知道作者到底在想什么,我们认为正确的答案,也只不过一些人自定义的而已。

绍兴:追寻那些逝去的青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2张

以及百草园

我深深的印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课本的一部分,因为我深深的记得中考前的那个夏天,这篇文章里有不少所谓的考试要点,而且还有不少篇幅的背诵要求。

绍兴:追寻那些逝去的青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3张

鲁迅的那篇文,让很多人记忆深刻

以至于十多年过去了,当我已经成了一枚中年人的时候,走在百草园还能顺利的记起那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而跟我同行的同事,小我近半轮,但是依旧曾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受害者”。

我是个五四学制毕业的人,好像那时候六三是正经模式,五四只是个实验品,不知道现在是怎样的一种模式了。这样算来,在我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也不过就是13岁,距离现在已经17年过去了,接近一轮半。

绍兴:追寻那些逝去的青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4张

现在的人可没有这样的书屋了

那时候虽然也没什么平板电脑,没什么3DIMAX,但是生活可不只是石井栏和矮泥墙,那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绍兴:追寻那些逝去的青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5张

院子里的花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到现在我其实也不能理解有什么好玩的,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代沟。也许给鲁迅一个砸炮枪,就不再会有百草园了。

绍兴:追寻那些逝去的青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6张

忙于学习的人,哪里还会注意身边的一草一木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日子,是和青春有关的日子。现在人人都为大龄女青年操心,算来算去很多所谓大龄女青年甚至还没有我大,虽然距离30岁还有一步之遥,但其实还稳稳的站在青春的尾巴上。

我挺想念自己的中学时代,不知为何,只觉得大学里的故事很多都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被渐渐淡忘了。似乎只有再回到校园的时候,才会在某些地方短暂的触景生情一下,随后的就是自怨自艾而已。但是中学不同,很多事,很多人,很多景依旧很真切。

绍兴:追寻那些逝去的青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7张

如果没有游人,这里还是很幽静的

此前有个曾经在网上风靡一时的话题“老师,我们高考卷子还没有讲评,什么时候约个时间。还是那间教室,那些人,那样的日子”,也许鲁迅和我们相同,也对那段读书的日子难以忘却,那种毫无压力但是充实却有目标的日子,是在我们写完那次永远不会再被点评试卷之后,再也没有的感觉。我们会轻易的忘记微积分、线性代数,忘记你曾经抄过考卷的邻座考生。但是中学时代那往事一幕幕,总会在适当的时候涌上心头,踏入思绪。

绍兴:追寻那些逝去的青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8张

当年,鲁迅应该在这里度过了很快乐的时光吧

过年的时候,路过中学校门,看那丝毫未曾改变的教学楼;看那曾经日日趴在那里看楼下来往学生的教室窗户;看那视之为禁地恐是不愿踏入却要经常迈入的教师办公室;看那早中晚都要拜会的自行车棚。记忆那样真切那样清晰,一如已经逝去但从未忘记的青春。有一天,当我已经很老很老的时候,或许在屋子里晒着太阳与家人闲谈,或者躺在养老院里和同道中人寒暄,如果那时候我还能背出那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会是怎样一种心境?

我们打开记忆的盒子,整齐的轻轻把这些回忆的碎片摆放在里面,植入心中。时光如梭光阴荏苒,环境在变人亦变,亦如中学毕业之后,再难想像如何再写出“我们的脉搏在共同跳动”……

优生活
星座驾
名车库
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