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叽歪哥 > 【阿K V012】知点 | 中秋之兔儿爷

【阿K V012】知点 | 中秋之兔儿爷

来源:风度派    阅读: 2.5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北京逛过的人们都会发现,街头巷尾总会出现兔儿爷这种地方传统手工艺品。而兔儿爷正是中秋节拜祭的对象之一。今天知点有关兔儿爷的事儿~

【阿K V012】知点 | 中秋之兔儿爷

月光神码

中国自古有祭月的传统,而中秋节祭月的习俗也由来已久。在所祭拜的神与神物中,也时时出现玉兔的身影。明代陆启泓所著《北京岁华记》写道:“中秋,人家各置月宫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陈供瓜果于庭,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这里提到的月宫符象就是月光神码。这又是什么呢?从1906年的《燕京岁时记》中我们可以知道”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也就是说,以往人们祭拜月亮会用一种半米到两米余不等的符,符上半部分画着太阴星君,下半部分画着月宫里捣药的兔子,玉兔呈现像人一样站立,两爪合抱捣药的形象。而祭月结束后就跟其他祭祀用品一起焚烧掉。

因而,从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出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真正似人像的兔儿爷形象,而是这样会站立的兔子。在北京定陵博物馆所藏的明代玉兔耳坠也可以印证这一情况。

【阿K V012】知点 | 中秋之兔儿爷 第2张

北京定陵博物馆所藏明代玉兔耳坠

  兔儿爷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京城地区暴发一场瘟疫,恐惧、绝望的气氛笼罩着整个京城。月宫嫦娥目睹百姓苦难,心中不忍,派玉兔下凡为百姓祛灾除病。玉兔下界后担心百姓忌讳自己的白色装扮,便在途中借了庙宇里神像的战袍和铠甲穿上。为更快治愈所有的病人,玉兔时而骑虎,时而骑象或麒麟,长途跋涉为百姓治病。忙中出错,双耳外露。同时,百姓窥见月亮上捣药的玉兔不见了,终于明白这个兔面人身的郎中乃是嫦娥派下凡界的玉兔。

  兔儿爷的形象

现在兔儿爷的形象,从传说中便可见一二。虽不同版本有些细微出入,但大抵如此。这个传说虽说走的是中国传统神仙下凡救世于水火的惯常套路,但一只“兔子”的特殊点,使其读来颇有趣味。

兔儿爷的形象大多被认为是在明朝(1368-1644)或者清乾隆年间(1736-1795)出现的。明人纪坤(约1636年)在《花王阁剩稿》中《戏题》诗小序谓:”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而中央美术学院薄松年教授在1986年故宫博物院出版的《紫禁城》杂志上发表的《红袍金甲兔儿爷》的文章中则认为,最早有关兔儿爷的记录是乾隆年间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一书所道:“京师以黄沙作白玉图,饰以五彩粧颜,千奇百状,集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针对两种说法,可以认为,在明朝时期兔儿爷的形象已经基本出现,而在乾隆时期则已蔚然成风。

【阿K V012】知点 | 中秋之兔儿爷 第3张

兔儿爷的形象

虽然一开始的祭祀活动是庄重的基调,但是兔儿爷在民间则更有游戏把玩的意味。兔儿爷不再只是像神像一样高高在上,而是亲民地成为了孩童手里的玩具。这从兔儿爷的形象上也能看出——大长耳朵,白面红唇,脸上施有淡淡的胭脂,脖领两侧有毛绒绒的一对饰物,虽常身披战袍铠甲,但并不让人觉得生硬疏离。兔儿爷的整体造型百变,有骑着老虎、麒麟、孔雀的,还可以坐在牡丹、菊花、荷花或者五彩云的山上,有化妆为商贩、鞋匠的,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都能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叭嘴”。甚至后来,还有“兔儿奶奶”也被创造出来,与兔儿爷成双入队。因而可以说,兔儿爷早已走下神坛,与平民生活融合在一起了。

【阿K V012】知点 | 中秋之兔儿爷 第4张

兔儿爷的形象

以往的兔儿爷是手工艺人们用模子翻塑出来,再配上耳朵上色描金,不过也有捏泥塑的做法。现代工艺精进,兔儿爷的设计也更加贴近现代“萌”系审美。

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在现代潮流下被冲击而渐渐退出市场,兔儿爷也逐渐失去了以往中秋节儿童玩具的霸主地位,但走向工艺品的兔儿爷仍然受到海内外市场的喜爱。希望在现代文化中长大的孩子们,仍然能够了解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通过创新使传统的老枝发出新芽儿来。

【阿K V012】知点 | 中秋之兔儿爷 第5张

兔儿爷的形象

——要记得,自己的根儿在中华。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叽歪哥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