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社会万象 > 十多名学生遭殴打 教师体罚学生出于六种心理

十多名学生遭殴打 教师体罚学生出于六种心理

来源:风度派    阅读: 2.1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十多名学生遭殴打 教师体罚学生出于六种心理

最近因为学生调皮不听话,而受到老师体罚或殴打的事件经常发生。最近新闻报道,因为午休时隔壁教室的学生太吵闹,一位男老师竟然殴打十多名学生。

家长称共有16名孩子被打

珂珂是广州博文学校二年5班学生,12月1日晚上,她在家里准备洗澡,她的妈妈发现她背上有几道鲜红的伤痕。在妈妈一再追问下,珂珂才低着头委屈地说,她在当天午休时说话太大声,被在隔壁休息的阎老师打了。珂珂妈妈随后用手机拍下女儿身上的伤痕图片,发在家长微信群上,这才发现珂珂不是唯一被老师打的学生。

珂珂的同班同学萍萍告诉新快报记者,当时同学们确实在课室内大声讲话,而阎老师一进课室便大声问:“谁在讲话?自己站出来!”随后有十多名同学陆续走到课室前,阎老师先是拿起墙角的扫把打了其中几名学生,随后又用手打了几下。

据家长们介绍,二年5班总共有16名学生于当天午休时被打。

打人老师当晚发短信道歉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打人的阎老师并非二年5班的任课老师,而班主任林老师在事发当时并不在课室里。当晚,珂珂妈妈和另外一名家长致电班主任林老师说明情况。近深夜12时,阎老师给这两名家长发来短信道歉,称自己当时在课室隔壁的办公室休息,由于觉得孩子吵,认为教室里其他孩子也会因此无法休息,加上自己“年轻气盛,太想让孩子听话”,所以便动手打学生。

不过,这个道歉并不能让家长们满意,前日上午,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便向校方讨说法,还有家长当场报警。

校方回应将解聘打人老师

昨日,广州博文学校的政教主任伍运桃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阎老师是该校艺体课和电脑课的老师。事发时,阎老师正在与二年5班级仅一墙之隔的办公室内午休,被吵醒后,他便来到课室内让同学们安静,两次警告无效,阎老师一时冲动便动手打了学生。

伍运桃说,阎老师自2012年入职以来一直表现良好,但经过这件事,校方认为他不适合继续在该校任教,将对其予以解聘。此外,伍运桃还表示,阎老师已被送到派出所,学校在配合警方处理完事件后,将召开家长会向受影响的家长和学生致歉。

25岁男教师打学生 致两人轻微伤

警方通报:

广州市荔湾区警方昨日向媒体通报:12月2日9时许,荔湾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在芳村百花路某学校内有老师殴打学生。接报后,荔湾警方迅速派员赶赴现场处置。经了解,有多名家长反映其小孩于12月1日中午被该校一名老师殴打。

经调查,12月1日中午,该校老师阎某(男,25岁)因某班学生吵闹影响其休息,口头制止无效后,遂用手和扫把柄对该班多名学生进行殴打,其中2名学生受轻微伤。

目前,阎某已被荔湾警方依法进行行政拘留处罚。

延伸阅读:教师体罚学生出于六种心理

当前,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屡屡出现,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可以把教师的体罚行为按照教师的不同心理状态分为六种类型,对症下药,逐一谈谈教师应该如何避免体罚行为。

1.情绪冲动型

一个学生不认真听课,在课堂上吃东西,教师批评他,他竟然顶嘴,教师顿时怒火中烧,本能地一巴掌打过去……事后,教师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自我谴责:“我怎么这么冲动啊!”

这类教师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体罚学生,他们主观上没有目的,纯粹情绪冲动的自然结果。

因为这种体罚不是教师有意的,是受自己过激的情绪控制而为之,所以教师很容易失手对学生造成较大的伤害。此类行为多发生在年轻教师身上,他们血气方刚,容易冲动,有些常常陷于感情用事的泥潭中,因为打了学生而后悔,过后又难以克制自己,反复发生过激行为。

2.打击报复型

这种体罚,是教师所谓的“师道尊严”被学生伤害了,个人的自尊受到了挫伤,做老师的丢了面子,还有就是在工作上想争先进,被学生拉了后腿了等等,因此对学生采取了暴力行为。教师的主观目的是很明确的,不是为了“教育学生”,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厌恶和憎恨,通过对学生肉体的折磨,以求得自己心理上某些的满足和怒气的发泄。如果一般的体罚难以满足这些心理需求,他们就会加大体罚的力度,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身心上都受到伤害,有时甚至学生越痛苦,他们就越兴奋。

这类教师要么师德低下,要么品行恶劣,要么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缺陷与障碍,把自己对学校不满、社会不平以及自身的焦虑、烦躁、压抑发泄在学生身上。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会失去“理智”,做出在不可理喻的事情。虽然像这样的老师只有少数的几个,但危害却是十分严重的。

3.武力震慑型

有些教师体罚学生,是因为他们认为“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一旦有学生出了差错,尤其再被扣上屡教不改的“帽子”,他们就会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尝到肉体上的疼痛,这样学生才能服从教师,教师才有了所谓的“尊严”。不过,此时的学生大都不是敬畏教师,而是害怕教师手中的那把“戒尺”,一把戒尺只是在表面上简单地掩盖了学生“问题”的存在,实际上有可能加大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类教师使用“武力”来体罚学生,通常都会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因“生”施“罚”,大都是打学生的手掌心、臀部等不是要害的地方。这种类型的体罚与“打击报复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多少还是以“教育学生”为目的,尚且算是理智的,所用的“武力”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的。当然,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武力”有了耐受力,产生了“免疫力”,那么其所谓的“震慑”也就形同虚设,教师也就会变得无计可施无可奈何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心理上会同教师习惯性地形成对抗,变得叛逆、固执、偏激……要是教师不放弃“武力”,他们反倒都能从中获得战胜对手的快感。

要知道,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岂能用简单粗暴的“武力”来实现?要是真能如此,那么只要手中持有一把“戒尺”,谁都可以成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了!武力只可以征服肉体,绝不能征服心灵,反而常常是激怒了心灵——当武力震慑没了效力时,有些教师又会把“体罚”演变成下面这种类型了:

4.敷衍应付型

此时的体罚,已经成为教师敷衍应付“问题学生” 的一种惯常的手段了,教师已不再考虑体罚是否有效,反正只要学生出了难以处理的“问题”,就罚,罚好了就算是把“问题”处理完毕了。说得实际一点,这只不过是教师打着“教育”的旗号,对各个方面给个形式上的交代而已。这类教师不求有何收获和突破,只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罢了。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一些教师可能会因为工作上的各方面的压力,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变得心浮气燥,如果再加上缺乏教育观念,就有可能将体罚由“敷衍应付型”升级为“苦闷发泄型”:

5.苦闷发泄型

此种类型的体罚,既有教师情绪冲动的成分,更有教师心情忧愁压抑的成分。学生因某种可以理解的原因犯了一个小错误,要是在平时,教师完全可以接受,提醒一下,以后改正就好了,如果恰巧碰上教师情绪糟糕、心情郁闷,学生的这一个小错误,莫名其妙地遭到教师一顿“体罚”,就这样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在这类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一般也会受到感染,变得焦虑、不安、忧郁、具有攻击性。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不及时改变,迟早会同化一些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也患上苦闷发泄的毛病……这类教师应该先去调理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再来上课,否则难免出事。因为教师对这类型的体罚出现的后果不会像“情绪冲动型”那样事后会后悔,自我反省,他们多数会“破罐破摔”,而且还可能越陷越深。从这点来看,其结果的严重性也可能超过 “打击报复型”。

回顾上述五种类型的“体罚”,勉强谈得上和“教育学生”有些关联的,也只有“武力震慑型”和“敷衍应付型”,但是无论教师承认与否,这两者从本质上看,不过是教师要么一根筋地“打击”学生,要么一刀切地“放任”学生的表现。应该说,分析到此,我们没理由不摒弃以上五种类型的惩罚了——读到这里肯定会有教师反对,说如果没了“体罚”,学生真成上帝了,那还怎么去教那些问题多多的“问题生”学啊?其实,反对的教师自己也清楚,上述的“体罚”也是无济于事的。那么,有没有在这之外还存在一种比较好的“体罚”类型呢?有,那就是我要说的最后一种:

6.巧“罚”助育型

持有此心态的教师强调,只要通过自己艺术地处理,有技巧地把“体罚”融入教育,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好,从而被“罚”得心服口服,以至解决了存在的“问题”。这类教师热爱学生,关注教育,对“体罚”具有主观能动性,能相机而行,随机应变,在教育技巧上有自己的丰富经验。但这样的教师毕竟是少数的,尤其能把“体罚”运用自如的更是少之又少,一般教师是很难把握的,一不小心就会事与愿违,“体罚”不像别的什么,一旦失误,就成了真正的体罚了,会给学生以及师生关系造成无法挽救的伤害。

在现实中很少看到此类“体罚”比较成功地例子,只是一次无意间在一本教育杂志上读到很是经典的由此“体罚”演绎出来的“猛然醒悟法”: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学生”,其他教师对他总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最终因为一位深谙“体罚”之道的教师在某一事件某一场合某一关键时刻狠狠地用一巴掌打得他脱胎换骨、痛改前非,从此积极向上发奋图强,后来学业有成,功成名就,深深地感激和怀念这位教师当初“警醒”他的那一巴掌……我在想,要是这个学生因自身素质的原因一巴掌醒悟不了,反而对教师怒目相视,生了报复之心,或是一巴掌打过之后有醒悟但学业依然功不成名不就,那结果又当如何呢?如此成功的“体罚”,既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的三位一体的因素,又要掌握很多其他不确定的因素,的确很难把握。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叽歪哥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