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经典台词 > 韩国电影《釜山行》经典台词

韩国电影《釜山行》经典台词

来源:风度派    阅读: 2.7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釜山行经典台词,欢迎赏读!

韩国电影《釜山行》经典台词

  电影《釜山行》经典台词一

1.“我的奶奶膝盖也经常会疼”

2. Aloha oe Aloha oe

3.我和你们一起走 这里才是最可怕的

4.黑色的云 遮住了天空

5.离别的日子来临

7.约定 再相逢

8.互相道别后 离别

9..“允书,我们女儿的名字!知道了吧?”

10.早知道是这样,为什么活的那么辛苦。

11..“秀安,其实你没有必要把座位让出来”

14.开花的时节 再相逢

  电影《釜山行》经典台词二

1. “秀安,其实你没有必要把座位让出来”

2. 这种时候自己最重要,知道吗?

3. “我的奶奶膝盖也经常会疼”

4.不是吗

5. 早知道是这样,为什么活的那么辛苦。——《釜山行》

6. “秀安,其实你没有必要把座位让出来”

7. 这种时候自己最重要,知道吗?

8. “我的奶奶膝盖也经常会疼”

9. 早知道是这样,为什么活的那么辛苦。——《釜山行》

10. “秀安,其实你没有必要把座位让出来”

11. 这种时候自己最重要,知道吗?

12. “我的奶奶膝盖也经常会疼”

13. 早知道是这样,为什么活的那么辛苦。——《釜山行》

14. "小朋友,你看看他,如果将来你不认真学习,就会变得和他一样。"

15. "妈妈说,说这样话的人都是坏人。"

16. 等你女儿再大一点

17. 应该就知道你为什么那么拼命生活了

18. 做爸爸的本来就是每天被骂的得不到认可

19. 但是也都是这样牺牲自己的生活的

  拓展阅读——

  韩国电影狂奔,我们差了不止10部《釜山行》

幽黑的隧道里,疾驰的火车停下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跌跌撞撞,渐渐模糊、远去。

歌声漾开

《釜山行》的爆红让人猝不及防。好莱坞影视媒体 SCREEN Daily 评价它:是一部媲美《雪国列车》和《僵尸世界大战》的韩国型灾难大片,娱乐性和完美性都完美地囊括其中。

温情、善良、丑恶、人性、批判、黑色幽默……各种元素充盈其间,观众可以“各取所需”。电影入围戛纳展映单元,在韩国国内观影人次突破千万,它也成为韩国电影史上第18部、韩国本土第14部千万人次级别的大片。

以《生死谍变》为转折点,之后的《太极旗飘扬》《王的男人》《实尾岛》《鸣梁海战》等数十部精品电影,陆续开启了韩国电影史上此前不可想象的单片千万观众时代。

而根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韩国人看本国电影的次数为1亿1292万,占票房比52%,超过了看外国电影的1亿435万人次、48%的票房占比。这也是韩国本土电影的观影人次连续5年超过外国电影。——而韩国人口总数才5000多万。

不得不承认,无论从质量上还是票房上来讲,韩国电影已然崛起。

但不可忽略的事实是,韩国电影的繁荣并不是一蹴而成。它也曾有过剧情单一、创新不足的过往。谁的青春不迷茫,好在人家“不断抄袭,不断创新”,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电影工业体系。

崛起的土壤

1999年,由姜帝圭执导,根据南北韩分裂为背景,讲述南北韩间谍之间较量与爱情的电影《生死谍变》上映。它的出现,让重新引起了韩国民众对本国电影的兴趣,打破了民众以往只看好莱坞片的习惯,开始慢慢到电影院看国产电影。

很长时间里,韩国观众看待自家电影的态度,与不少国人对国产电影的不屑并无二致。拼大片、拼片酬、情节雷人、故事狗血以及市场泡沫,中国当下面临的电影BUG,韩国一样不落都经历过,还是原来的味道,还是熟悉的配方。

差别就是他们挥一挥衣袖从中走了出来,而我们则身处泡沫中,还感觉自己萌萌哒。

i黑马翻阅历史发现,有几个标志性事件加速了韩国电影的崛起:1998年电影审查制转为分级制,1999年的光头运动,2006年电影界大规模示威。

目前,韩国比较好的电影类型可分为伦理片、恐怖片,犯罪片。分级制度的好处是,不同类型的电影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激发电影导演的创造力,而且也有利于电影市场的多元化。

在分级制度之前,所有影片都需审查,稍微有点不符合“政治正确”的作品,要么不能上映,要么被删改得面目全非,自然也不会有《杀人回忆》这种因警察自身原因和大局势关系让凶手逍遥法外的故事出现。

光头运动是韩国民众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后开放外国电影配额,而发起的示威游行。百名韩国导演、知名导演以及影迷通过剃光头的形式在汉城国厅、光华门等地静坐抗议。

在极大压力之下,韩国政府决定继续Screen Quota政策(即电影配额制),坚持全年146天国产影片放映日,来对抗好莱坞的冲击。接着,2006年因为韩政将每年本土电影的放映天数削至70多天,再次引发暴动。曾在韩国引起轰动的电影《辩护人》取得了7800多万美元全球票房,但其中全美票房不过55万美元,其中7700万都是本土观众贡献的。这意味着,即使面对更为丰富的好莱坞选择,他们也是更加青睐本土电影,始终保持”风景这边独好”的观影热情。

韩国人一直奉行“身土不二”,意思是长在这块土地上,要“以我为本“,支持自己国家的东西。正是靠着这种近乎固执的力挺,韩国本土电影才呈现出强势竞争。

如今,看电影已经成为韩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观影人群囊括老人小孩。另外,电影票价亲民,学生还有优惠价。

  崛起的内因

知乎上关于“韩国电影是如何崛起的”话题下面,答案有前文提到的“政府推动”“专项资金支持”“分级制的设立”“民众青睐”等原因。

不过比较下,电影业发达的印度也存在审查制度,另外,很多国家也都制定了类似电影配额制的这种保护政策。政治、文化、经济等外界的作用可以锦上添花,但如果真想要枯木逢春,还需依靠更多内在的东西。

在首尔中部,邻近著名商业区明洞,有一条全长不到两公里的街道,名为忠武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熙熙攘攘多年,走出了被称为韩国忠武路演技派“三驾马车”的宋康昊、薛景求和崔岷植,当红小生金秀贤、宋仲基,以及知名导演奉俊昊、朴赞郁、姜帝圭等。

在首尔中部,邻近著名商业区明洞,有一条全长不到两公里的街道,名为忠武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熙熙攘攘多年,走出了被称为韩国忠武路演技派“三驾马车”的宋康昊、薛景求和崔岷植,当红小生金秀贤、宋仲基,以及知名导演奉俊昊、朴赞郁、姜帝圭等。

同样,这条有着韩国“好莱坞”之称的.忠武路,还目睹了韩国电影从低迷萧条到光鲜再现的风向转变。

  1、取人之长,本土化改造

韩国电影发展到现在,最初也是秉承“拿来主义”,模仿好莱坞。这种方法看似捷径,但如果做不到由表及里的提升,不是在“抄袭”中爆发,就是在“抄袭”中灭亡。

如果你把最近几年的韩国电影看一遍,不难发现韩国导演们并不只是单纯的模仿,他们会在吸收外来大片优势上,进行本土化改造,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讲自己的故事,了解观众的心理创造共鸣。

像犯罪片《新世界》,吸收了美国的英雄和香港的黑帮大佬,却打破了警察“三观要正”的规矩,将主流所谓的正派进行了“去英雄化”处理。《釜山行》虽比不上《行尸走肉》《生化危机》等影片,但从丧尸的形象、动作设计到剧情设计都有出色表现。堪称韩国版的《谍影重重》,情节并不新鲜,摄影、剪辑水准并不输好莱坞大片。

韩国电影人还会尽可能地将心思放在故事的巧妙构思上,“不走寻常路”,比如《狼少年》和《奇怪的她》故事既新鲜有趣,又十分“接地气”。

无论是在类型杂糅,还是剧情创新上,韩国电影早已跳脱蹩脚的模仿,逐渐驾轻就熟,有些地方甚至胜过好莱坞。

  2、对创作的敬畏:要有专业之才

韩国导演的履历发现,他们要么出自顶尖电影院校,要么存在师徒帮带关系。反观国内,作家、歌手直接跨界做导演的例子屡见不鲜。在韩国如果想要半路出家当导演,却非易事,大部分人都要从给大导演做助理、在片场打杂开始。

例如,爱情片《建筑学概论》导演李容周毕业于建筑学专业,在接连两次报考电影学院落败后,进到了《杀人回忆》导演奉俊昊的剧组里学习了两年,才开始拍片。《隐秘而伟大》的导演张喆洙大学学的是美术设计,2002年日本留学时,看到金基德的《漂流浴室》,便回国做了他的助理导演,八年之后,张喆洙才执导自己的处女座《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实践”是韩国专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秘诀。拿中央大学尖端影像大学院举例,其要求学生在就读期间必须拍摄4部短片,且要至少满足以下的一个条件才可毕业:至少有一部要入围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或在釜山、东京、上海等同级别电影节上获奖,或能够拍摄一部进入院线放映的长片,

韩国电影艺术学院(KAFA)是韩国“电影军校”,走出了众多知名导演,朴赞郁、金泰均在这里任专职教授,该学校要求学生在第一年必须拍摄两部短片,此外,期末还要完成1个长片剧本。优秀学生会被推荐到电影公司参与更大的商业制作。

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运,有人哪怕干了10年副导演,也不一定能得到一个拍片的机会。大部分新人导演的第一部电影都是从小成本开始的,优质电影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制作费用控制得当,注重叙事而非视觉效果,强调适合角色的实力演员而不是明星,能引起观众共鸣。

韩国电影界追求“一剧之本”,即韩国导演要亲自操刀剧本,所以从文字到影像化的过程中,衔接很少出现断裂感。

近乎苛刻的条件,使得导演从始至终保持着对艺术的高度追求,好的作品对他们来说不只是荣誉,还是能继续拍第二部、第三部的前提。因为一旦拍砸了,就很难再找到投资人,一部作品往往会磨上几年。

  3、成熟工业体系的特征:艺术与商业并行发展

艺术与商业并行,应该是韩国电影最为人称道的地方了。

此种表现,归根结底是因其电影产业在不断成熟与完善,导演对艺术追求及商业运作同等重视,做到了艺术水平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在韩国商业类型片背后,你会看到对人性的考量,对社会凉薄的讽刺。不会因为电影体系的工业化,而丢掉对独立电影的追求。反观我们的作品,商业片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又或只重艺术不看商业,叫好不叫座。

回到《杀人回忆》上来,其拍摄手法采用了平实、冷峻的视角,展现1980年代的社会背景,作品厚重感又丝毫不差。换句话说,影片既有商业片的架构,又有深刻反思。

电影里商业与艺术的融合,部分功劳还要归结于韩国拥有一大批诸如宋康昊、刘亚仁这样的职业演员。他们的片酬占比不到总制作费的四分之一,中国恰恰相反,顾此失彼,绝大数资金花在明星身上,更重要的美术、特效等后期制作当然不尽人意。

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韩国导演金基德认为,电影本身应该包括不同种类,娱乐电影、历史电影等。“电影最重要的是讲人性的故事。”

这也是韩国导演一直坚持不变的准则,在讲合格故事的基础上,再追求特效,最后还不忘掷给社会一记重拳。

而我们缺乏的,恰是如此。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闪电侠经典台词

2.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经典台词

3.大话西游3经典台词

4.《想你》经典台词

5.是!尚先生经典台词

6.解密经典台词

7.暮光之城4破晓经典台词

8.败犬女王经典台词赏析

9.霸王别姬经典台词集锦

10.余罪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