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社会万象 > 北京市推进农校对接 内蒙古土豆直供高校餐桌

北京市推进农校对接 内蒙古土豆直供高校餐桌

来源:风度派    阅读: 9.9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北京市教委推进“农校对接”,建立米、面、油、肉、蛋和蔬菜六大类14个高校食堂原材料直供基地。近日,北京各大高校吃上了从内蒙古直供过来的土豆,价格比以前便宜15%到20%。

北京市推进农校对接 内蒙古土豆直供高校餐桌

昨日上午,装载5吨内蒙古土豆的货车运抵北大餐饮中心生产采购部,黑龙江庆安鑫利达米业的大米已早一步送来。这两批货,都是北京推进“农校对接”后,从原产地直接运到高校的。

北京市教委说,为平抑高校食堂饭菜价格,今年推进“农校对接”,首批建立米、面、油、肉、蛋和蔬菜六大类14个高校食堂原材料直供基地,价格比传统模式低15%至20%。

每两天35吨土豆进京

昨日8时,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中心仓库前,一辆大货车满载着土豆。4号库房里的600多袋土豆,一会儿将从库房里拿出140袋约5吨送到北京大学,大货车里的土豆也将卸下入库。

这些土豆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巴音乡,每隔两天就运来一车约35吨,然后由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中心分送到50多个高校。

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中心主任吴岚说,每车土豆不会放很长时间,一般是根据各校需要,用多少就从内蒙古调多少并尽快送发。

而根据“农校对接”的政策,每次从这里运到高校的,还不只土豆。

采购资金年省3000万

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已开展十年,在此基础上,今年北京推进“农校对接”,让原材料从产地直接进高校,首批在全国建立了米、面、油、肉、蛋和蔬菜六大类14个直供基地。

北京市教委表示,因减少了流通环节,农产品价格较传统模式低15%到20%。目前,来自直供基地察右中旗的土豆稳定在0.57元/斤,比新发地批发价低22.1%。

开展“农校对接”并启用直供基地后,预计可节约采购资金约3000万元。

直供基地每年认证一次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首批直供基地一部分是历年在“北京高校食堂合格供应商”中成交额高、供货量大,质量、价格、信誉优秀的产地源头企业;另一部分是上半年经考察、调研确定的产地源头企业。考察人员发现,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的农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具有较高品质,当地政府也在价格方面承诺给予优惠。

市教委表示,今后还要稳妥扩大直供基地的数量,同时避免产品垄断。对直供基地进行动态管理,有效期为一年,每年组织一次认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基地”及时中止合作关系。

特写

直供土豆上桌

先“体检”“选秀”

午餐时间,北大农园食堂。

外国语学院研二学生崔丽伟和几名同学坐在餐桌前,红色小碟里的炝炒土豆丝所剩无几。

自助餐台上,关于土豆丝的标签写着“1元”。人来人往,一个个红色小碟从餐台上消失。

食堂土豆丝1元/份

两个小时前,一辆载着5吨土豆的货车停在了北大餐饮中心生产采购部门前。随后,一袋袋土豆从车上卸下。

在二楼的土豆加工车间,摆着几台机器。此时去皮机正忙活着。约5分钟,土豆们光溜溜地从机器里滚落。

两名手持刨子的工作人员站在切削机前,将土豆一个个放入机器,偶尔见到土豆上还有没去尽的皮,还得用刨子再“修饰”一番。

很快,切削机下方的篓子里已堆满土豆丝。

切好的土豆丝还要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钟,清洗以及去淀粉。最后,根据订单分配到各食堂。

农园食堂一名厨师说,一锅土豆丝能装三五十份小碟,1元一份,很受欢迎。

每个土豆3两以上

这些土豆来自位于锦绣大地的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中心仓库。

锦绣大地农产品公司总经理刘晓青说,这批土豆送走前得经过多重检测。

土豆每次来一车,入库前要抽检几包,把土豆倒出来一个个看外观,个头要在3两以上,不能有长芽、虫咬、黑心,再从几包里挑出五六个土豆去检测农药残留物等。

昨日8时40分许,工作人员从4号库里扛出140袋土豆装上车,送往北大餐饮中心生产采购部。

来京前手检每个土豆

仓库里的土豆是本月8号到的,已送得差不多了。于是在昨日凌晨4点,郭翰明和同伴开着大货载着35吨土豆而来。

土豆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巴音乡,都是当地农民种的。郭翰明说,乡政府统一收完交给他所在的物流公司配送来京。

从内蒙古来京,500多公里,不堵车的话约十二三个小时到京。他说,公司有3辆车负责来京运土豆,一般两天来一辆。

他还记得出发前,物流公司的忙碌:在一个大储藏窖里,几十个人在土豆堆里亲手对土豆进行一个个的检查,主要是看大小。

“从农民那里收上来的土豆大小不一,我们也要先验货,退掉一些不好的。”他说,物流公司会从外面雇人进行检测,多的时候有上百人。

土豆小的不要,然后把大的、质量好的重新装袋,装车。9日下午5时,他和同伴出发来京。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叽歪哥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