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儿科 > 小儿流口水父母怎么办?

小儿流口水父母怎么办?

来源:风度派    阅读: 1.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儿流口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常流口水又称生理性流涎。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唾液腺尚不完善,加上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腔内的液体,因此,小儿流口水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乳牙的出齐合月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也会逐渐转为正常,这时,流涎也会自然停止。

小儿流口水父母怎么办?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幼儿不正常流口水,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大人们经常因宝宝好玩而捏压小儿脸颊部,导致腺体机械性损伤。塞现有损伤的儿童,唾液的分泌量和流涎现象大大超过正常。二是小儿患有口腔疾病,入口枪炎、粘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也可导致小儿流口水。小儿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感冒和并发其他疾病,有的不经治疗甚至会数年不愈。有少数小儿的流涎是由脑炎后遗症、呆小病、面部神经麻痹导致调节唾液功能失调而造成的,应去医院明确诊断。

中医观点:

小儿流涎,祖国医学称为“滞颐”,多因脾胃积热和脾胃虚寒所致,脾之液为涎,脾胃积热,则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均可发生流涎。

1.脾胃积热:流涎,唇红舌赤,或口舌生疮,烦躁不宁,叫闹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指纹紫滞,治宜清热泻脾。

处方:灯草6克、山栀3克、生石膏10克、生地6克、黄芩3克、黄连3克,水煎服。

2.脾胃虚寒:流涎,面色苍白,四肢微冷,唇舌色淡,指纹淡红,隐而不显,治宜温中补脾。

处方:益智仁6克、木香3克、法夏3克、陈皮6克、白术6克、干姜3克、党参10克,水煎服。

1.饮食原则

中医认为病理性的滞颐是由于脾胃失调,如脾胃积热或脾胃虚寒,前者廉泉(穴位名)不能制约,后者使脾不能摄涎,以致引起流涎。因此要根据辨证,对脾胃积热型患者应予清除脾胃积热的清热养胃、泻火利脾的饮食物。可多吃绿豆汤、丝瓜汤、芦根汁、雪梨汁、西瓜汁、金银花露等。此类患儿常有口咽黏膜炎症或溃疡,必须注意避免给予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而应给富含维生素8:、C的食物。对脾胃虚寒型患者宜给温中健脾的饮食物,及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鱼肉类、蔬菜及干果等,如虾、海参、鸡肉、羊肉、刀豆、韭菜、花生、核桃等。

2.药膳食疗

(1)脾胃积热型:口涎自流,口舌疼痛不安,口腔或咽黏膜红赤糜烂,或有疮疹或溃疡,烦躁拒食,尿短少,大便干结,舌光红少苔或糜烂花剥,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①萝卜汁:鲜萝卜数个,洗净捣烂绞汁,涂口内二颐及舌。每日 3~4次,连续5~10天。

②石榴汁:鲜石榴去皮捣烂,加少量水,挤出石榴汁,取汁如上法涂口内。

③山豆根白术汁:山豆根6g,白术l0g。煎汁加蜂蜜适量涂口内,每日3-4次,连续1周。

④绿豆甘草汤:绿豆30g,甘草4g。煎汤给小儿频服,每日1剂,连服1周。

⑤黄连甘草鲜藕汤:胡黄连3g,甘草5g,鲜藕lO0g。煎汤,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一周。

⑥杭菊花汁:杭菊花10g煎汁,加蜂蜜适量,每E1分2次口服,连服5~7天。

(2)脾胃虚寒型:口涎自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唇舌色淡,苔白,脉沉弱无力,指纹淡。

①吴萸子剂:吴萸子3g,梨1个,切碎,水煎服。每日l剂,分3次服,连服7-10天,青皮、炮姜各1.5g,炒熟白扁豆10g。共研成粉末加糖适量冲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7~10g天。

③温中健脾粥:炒白术6g,干姜1.5g,黄芪l0g,甘草3g。煎汁,滤去药渣,加入糯米1O0g熬粥。1天内分2次服完,连服5—10天。

④五味子鸽蛋:五味子20g,鸽蛋20枚同煮,熟后将蛋壳敲碎,用小火维持2小时,使药汁充分渗透人蛋内,每日服蛋2枚,服完为止。若放置时间过久,可再煮一次,以防变质。#p#副标题#e#

⑤韭菜汁牛奶:用韭菜30g绞汁和牛奶适量,喂小儿,每日1次,连服5~10天。

⑥党参香菇汤:党10g,干香菇6g。煎汤给小儿饮服,连服7~10天。可反复服之。

粥疗:

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通路,脾胃积热,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津液,均可致流涎不止,尤其是炎夏季节,嗜食冰棍、冷饮等,更可导致本病发生。故临床所见,以虚证居多,当以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为治,可选用下列粥疗方。

苡仁扁豆粥 薏苡仁、白扁豆各15克,白糖适量。将薏苡仁、白扁豆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清热泻脾。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涎液黏稠,甚则口角赤烂,小便短赤,大便臭秽或燥结、面赤唇红,并舌质红、苔黄厚等。

马齿栀子粥 马齿苋15克,栀子花1朵,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马齿苋、栀子花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或将鲜马齿苋、栀子花择洗干净,切细,待粥熟时调入粥中,放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清热泻脾。

椒红牛肉粥 川椒、红蔻各5克,牛肉50克,大米30克,调味品适量。将牛肉洗净,切细,放入碗中,用淀粉、酱油、料酒调匀备用。先取川椒、红蔻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后调入牛肉等,煮至粥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温中健脾。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涎液清稀、纳食减少、小便清长、大便正常或溏薄、面白唇淡且舌质淡、苔薄白等。

姜丁牛肚粥 生姜2片,丁香粉1克,牛肚50克,大米30克,调味品适量。将生姜切为细末。牛肚洗净,煮熟,切细。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后调入牛肚、生姜、丁香粉、调味品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温中健脾。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