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骨科 > 颈椎病有哪些认识的误区

颈椎病有哪些认识的误区

来源:风度派    阅读: 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提起颈椎病,大家一定不陌生。据统计,近年在我国几个大城市中,因颈肩痛前来就诊的患者已占骨科门诊病例的第一位。由于颈椎病分型复杂,表现各异,即使对临床医生来讲,诊断和治疗颈椎痛也非易事。而对颈肩痛的患者来说,颈椎病更是头号难缠的疾病。

颈椎病有哪些认识的误区

小文近期觉得颈部疼痛不适,想到自己经常伏案工作,心想是得了颈椎病,很是担心,就到医院看医生。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给小文下了“颈肌劳损”的诊断。像小文这种给自己胡乱扣上“颈椎病”帽子的例子还真不少见,这都基于他们对颈椎病的一知半解。

颈椎病=颈肩痛?

不少人认为,颈椎病就是颈肩部疼痛,这其实是个片面的看法。颈椎病的症状复杂多变,除了颈肩部疼痛,还可能会有头晕、恶心,严重者还会大小便失禁、瘫痪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们认为颈肩部疼痛就是颈椎病,也是一种断章取义的做法。引起颈肩部疼痛的疾病较多,像小文就是颈部肌肉慢性损伤引起的颈部疼痛。其他如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各种先天性畸形、炎症等,也会引起颈肩部疼痛。因此,在完善各种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前,不要过早地为自己扣上“颈椎病”的帽子。

颈椎骨质增生VS颈椎病

门诊中还常见一种情况,即患者带着X线片或磁共振片来就诊,一开口就对医生说自己得了颈椎病。经医生仔细检查发现,颈椎只有轻度的骨质增生,颈椎间盘也只有轻度的退变,患者并无任何的症状和体征,有的仅是一副愁容。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椎间盘到20岁左右就开始发生退变,退变的速度和程度因人而异。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是“孪生兄弟”,往往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见到。颈椎间盘变性和骨质增生、骨赘形成,无疑是颈椎病的一种病理改变。若患者无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则不能认为是颈椎病,而只能说出现了颈椎退变现象,或者说颈椎病发生的先兆,提醒患者对颈椎病的预防要提到日程上了。

表现不同,病因也不尽相同

那么,究竟什么是颈椎病呢?按照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继而发生的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也就是说,要诊断颈椎病,必须有结构的改变(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表现(颈痛、头晕等),两者缺一不可。

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脊柱是由许多个椎骨“砌”成的,椎间盘就是连接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的“软垫”,它能维持椎体的稳定性。当颈椎间盘退变时,其弹性降低,体积缩小,不能像原来那样有效维持椎体之间的高度和颈椎的稳定性,这时颈部肌肉为了维持颈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会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患者常感到颈部疲劳,不能持久看书、看电视等。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会感到后枕部疼痛,或晨起后“脖子发紧”、“发僵”、活动不灵等,如果患者不知把头放在什么位置为好,这就提示早期的颈椎病,也是临床上所谓的颈型颈椎病(颈椎病分多种类型,例如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等)。通常这类患者的颈部会有相应的压痛点,X线检查会发现颈椎的生理弯曲有改变,各个椎骨的排列不够整齐。

随着椎间盘退变的进一步加重,椎间盘组织向外突出会压迫脊髓和(或)神经根,而椎体间不稳又会在椎体周围形成骨刺,加重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颈部的神经根支配着上肢和部分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当它受压时,患者不但有肩颈痛,还有向上肢或后脑部放射的疼痛,且伴有手臂麻感,严重时还会出现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持的物体不自觉落下等。若患者出现上述表现,就要高度怀疑是神经根型颈椎病作怪,这时,医生除了建议患者行常规的X线检查之外,还建议患者行磁共振(MRI)检查,以便更好地发现椎间盘、韧带、神经等软组织的病变情况。

脊髓是大脑指挥我们行动的“通路”,当颈部脊髓受压时,患者会出现四肢乏力,行走不稳,走路如踩棉花般,易跪倒或跌倒,并伴有相应肢体的麻木,感觉减退,甚至有少数患者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四肢瘫痪等。

当突出的骨刺压迫到椎动脉或颈椎不稳牵拉椎动脉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时,患者会出现眩晕、头痛、视力改变、耳鸣甚至精神障碍等症状,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其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需要做颈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颈椎动脉造影来提供诊断信息。

另外,当有不同的组织同时受损时,患者会混合出现上述症状的一种或多种,临床上称之为混合型颈椎病。

由此可见,颈椎病表现复杂多样,而且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表现错综复杂,并不像上述那么典型,所以只有通过专业医生的详细检查才能诊断颈椎病,切莫自己乱扣上“颈椎病”的帽子,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造成不良的后果。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