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母婴 > 孕妇胎位不正可以调整过来吗

孕妇胎位不正可以调整过来吗

来源:风度派    阅读: 1.5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孕妇胎位不正可以调整过来吗

现在医生都是在孕28周左右才跟孕妈咪说胎位情况的,只要孕妈咪不刻意去问,基本上只要胎位正常,医生不会特意跟孕妈咪交待这件事。

正常的胎位是什么样的?

胎位,通俗地说就是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由于胎儿是生活在羊水中的,而且胎儿的头部比身体重,所以胎儿多是头下臀上的姿势。正常的胎位应该是胎头俯曲、枕骨在前,分娩时头部最先伸入骨盆,即医学上所说的“头先露”,这种胎位是最容易分娩的。

什么是胎位不正?》》》想怀孕夫妻得会“做”     顺产会影响产后性生活吗

除了上面所说的正常的胎位即胎头枕前位之外,其他的如臀位、横位等,都属于胎位不正。

除了正常的,宝宝在子宫里的位置还有很多种呢?

细数胎位不正的几种情况

臀位

宝宝的头和臀颠倒过来,臀在下头在上,是臀先露,这种胎位就是臀位。臀位还分为单臀位、混合臀位、不完全臀位等。

单臀位(直腿臀位)

宝宝双腿髋关节弯曲,双膝关节向上伸直,臀部朝下。分娩时臀部先娩出,可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几率很高。这是胎位不正中最为常见的情况。

完全臀位(混合臀位)

宝宝双腿髋关节和双膝都弯曲,好像盘腿而坐,臀部及脚朝下。分娩时宝宝的臀部和双脚先出来。这也情况在胎位不正中也较多见。#p#副标题#e#

孕妇胎位不正可以调整过来吗 第2张

膝位》》》想怀孕夫妻得会“做”     顺产会影响产后性生活吗

宝宝双腿或一腿跪下的姿势,分娩时膝关节屈曲,膝部先娩出,可以是双膝一起娩出,也可以是单膝先娩出。这种情况不多见。

足位

宝宝是双腿或单腿站立的姿势,先露部为双足或单足。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横位

宝宝的长轴和妈妈的长轴互相垂直,宝宝横卧于妈妈骨盆的入口上,分娩时先出来的是宝宝的肩膀或手,这种情况就是横位,322~1200个妈妈中会有一个横位。横位是对妈妈和宝宝最不利的胎位,不能经阴道分娩,而且如果处理不及时,还容易造成子宫破裂,威胁妈妈的生命呢。

头位

如果胎头的枕部不是朝向耻骨联合,而是朝向妈妈骨盆的左侧或右侧或朝向臀骶部,就变成了横枕位或枕后位,这会给分娩造成困难。如果胎头不是俯屈姿势而是仰伸姿势(颜面位),那就会使胎头径线增大,造成难产。头位不正有枕后位、颜面拉、额位。

先露部为前顶先露,就是枕后位。

先露部为额头,即额位。

先露部为面部时称为颜面拉。

胎位不正的原因

大约3%~5%的宝宝直到分娩时也没能转回头位。胎位不正与胎儿妊娠周数大小、骨盆腔大小与形状、子宫内胎盘大小与着床的位置、经产妇腹肌松弛、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脐带太短、是否有子宫内肿瘤(如子宫肌瘤等)或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例如双角子宫或子宫内膈膜)等因素有关。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原因并不明确。

正确的胎位是怎么形成的?

子宫的机能是促成宝宝选择的原因之一

孕中期大约50%的宝宝是臀位,但大部分到中、晚期都会固定成“头位”的标准姿势,胎儿对这个标准胎位的超强感知能力,目前原因还不清楚。现在可以知道的是,子宫的机能是促进宝宝选择正确胎位的原因之一。孕期,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的形状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从孕中期开始,原来狭长的椭圆形子宫,在子宫口的周围慢慢开始变窄、收缩,呈倒梨形,同时原来头部和身体比例相当的胎宝宝,也变得身体比头大了,为了适应子宫形状的变化,胎宝宝就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体位以保证在妈妈的肚子里舒服地生活。#p#副标题#e#

孕妇胎位不正可以调整过来吗 第3张

胎位不正的危害》》想怀孕夫妻得会“做”     顺产会影响产后性生活吗

一般的胎位不正经过调整体操,一般会转回正常的位置的,但如果是“坐胎”的胎位不正,孕妈咪就要注意了,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胎儿的生产困难、增大生产过程中妈妈发生产伤的几率,另外也存在胎儿可能是畸形儿、子宫有肌瘤或本身有畸形的情况;所以一旦发现胎位不正,尤其是“坐胎”,就一定要与医师讨论最佳的生产方式。

胎位不正怎么办?

万一胎位不正的情况发生在你的身上,也不要惊慌、烦恼,这里告诉你一些知识方法,了解了这些,或许你的担心就会减轻很多。

先来了解一下胎位不正发生的时间吧?

胎位不正时间表

胎位不正的发生几率,在妊娠的不同孕周数,并不相同,甚至差异还很大。

妊娠3~4个月 胎儿很小,浮游在羊水中,方位随时在变,这时候还不存在“胎位不正”。

妊娠5个月左右 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宝宝胎位不正

妊娠6~7个月胎位不正的宝宝降到四分之一左右

妊娠8个月 约有10%的宝宝是“胎位不正”

妊娠9个月 “胎位不正”的宝宝变成了5%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胎位不正”的情况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所以在妊娠初期,听到医生告诉你宝宝胎位不正时大可不必惊慌哟。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