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外科 > 心肌梗死的定义及危害

心肌梗死的定义及危害

来源:风度派    阅读: 5.3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 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 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心肌梗死的定义及危害

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人,可有剧烈的胸痛、急性心衰、休克、意识障碍、严重心律失常等症状。目前,老年人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也日趋升高,成为老年人常见的 心脏病,老年人前期症状多不典型,易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且有不少为无痛者。无痛者的比例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大于80岁高龄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达60.69% 。

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即使在医学高度发达的美国,每年110万名新发生的心肌梗死者之中,至少有一半人在还未送到医院或发病后1小时内就已经死亡。而在存活下来的患者中近2/3不能完全康复,其中又有近一半的病人会在6年内发生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后,年死亡率可达20%,5年存活率还不到50%,这比肿瘤症的死亡率还要高出很多。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