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历史名人 > 项羽杀二十万秦军真相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项羽杀二十万秦军真相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来源:风度派    阅读: 7.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刘邦是汉朝的开拓者,当然他能够从一个小小的乞丐变成汉高祖可以看出刘邦不是任何人能够挑战的,在刘邦的生命里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就是项羽。当年项羽杀二十万秦军真相至今仍是历史之谜,项羽最著名的就是不肯过江东最后自刎,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下面就由男人世界的小编为你揭秘一下。

项羽杀二十万秦军真相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项羽雕像

公元前206年10月,项羽收复了六国旧地并率领大军开始向秦地进发。在这支进攻秦朝大本营的军队里有20万的降兵。项羽因为怕这20万秦兵造反于是就在新安古城千秋镇下令坑杀这些秦兵。

但是,二十万的秦军难道真的一夜之间就全部被坑杀了吗?难道就没有一个活口吗?二十万人被坑杀得一个不留,那得需要多大的一个坑呢?至少得需要四万立方米的坑吧,而且这二十万降卒死到临头了难道也不会反抗吗?

据史料记载:项羽坑杀20万秦军降卒的地方确实是新安古城千秋镇。从《史记项羽本记》中记载说的“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万于新安城南”可以考察验证。在《括地志》也记载了“汉新安县城,即坑秦卒处。”人们通常所说的位于新安以南的楚坑,就是河南义马二十里铺村西李杏湾村。

历史上项羽让长史欣统领秦兵降卒,这就证明秦军已经接受改编,因此并没有缴械,而在一夜间将20万秦兵都坑杀殆尽这并不容易。正所谓狗急跳墙,把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即便项羽军队再神勇,在坑杀秦兵的时候也会再受到秦兵的反抗而受创。

擅长古代战争史的秦汉专家、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豪介绍说:被杀的秦军降卒应该只有一部分,是跟随章邯投降而中途又想背叛作乱的秦军士兵,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降军通常有一种胆怯心理,缺乏斗争的勇气。当他们的一些伙伴在被杀戮的时候是没有人敢站出来反抗的,这样以来,投降的秦兵编制被打乱了,这个20万建制的部队也就不再存在了。

项羽杀二十万秦军真相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第2张

项羽画像

除此之外也不否认虚报杀敌数字的可能。因为在古代战争中,有的将军打了胜仗,为了邀功会故意多报,而项羽如果对外宣称自己坑杀了20万秦兵的话是能够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让一些还想战斗的秦兵自动打消反抗项羽的念头。

项羽是一个好杀戮的人每次他攻打下一个城池都会进行屠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古代的人口并不像现代那么多,因此一夜之间让20万人人间蒸发是不可能了,这个数字有点夸张了。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楚汉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有种种说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 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学者就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拔剑自刎。这样说很有道理,单纯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虞姬之死就显得论据不足。而这与《史记》上说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段话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说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项羽即便过江,败局已定。因而,他选择了不渡乌江。

但有的学者提出,自固陵战败后,项羽连连败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说项羽因失败使江东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对江东父老的话,垓下被围时,“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应羞愧自杀。渡淮之后从骑仅百余人,至阴陵又迷了路,问一农夫,结果被骗,身陷天泽,被汉军追上。  如此狼狈的境遇他也没有羞愧自杀呢!逃至东城,汉骑将之包围数重。尽管他“自度不得脱”,但还是把仅剩的二十八骑组织起来作了一番拼杀,又“亡其两骑”。这时候项羽仍“欲东渡乌江”。因而认为他好不容易逃到乌江岸边时却反而感到羞见江东父老而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项羽的羞愧之心来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马迁为使情节完整而下笔渲染的情节。

项羽杀二十万秦军真相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第3张

项羽剧照

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项羽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将战争结束,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所以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立即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数年的残杀。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

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

项羽资料 项羽(公元前232年 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战国末年生于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叽歪哥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