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社会万象 > 大别山现绿太阳鱼 鱼吃鱼的外来入侵物种

大别山现绿太阳鱼 鱼吃鱼的外来入侵物种

来源:风度派    阅读: 1.7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年暑假期间,万安、张晓可两名博士自费来到大别山区,通过近一个星期的采样调查,他们发现,绿太阳鱼在该地区的分布范围很广,涉及水域较多,并且已经有了稳定的种群。

大别山现绿太阳鱼 鱼吃鱼的外来入侵物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下,加之绿太阳鱼耐受极端条件能力极强,本身颜色亮丽,极容易被人们捕获后养殖、传播,其扩散可以不受水文空间条件限制,极有可能在发现地附近大规模扩散。而一旦扩散,对整个大别山区溪流鱼类资源和水生生态系统会造成严重威胁。“绿太阳鱼耐污能力强,在水质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存活。因此在最初的生物完整性系数体系的12个指标中,美国环保署将‘绿太阳鱼个体数量百分比’单独列为第6项,作为河流环境恶化的指征。”张晓可博士说。

怪鱼是外来物种

科研团队通过捕获的鱼种发现,这种鱼颜色深暗,鳞片上分布有绿色斑点,背上有排硬刺,口腔前缘密布着锋利的牙齿,并且带有一个明显的黑色耳盖。这些都是鲫鱼所不具有的特征,鲫鱼的牙是长在咽部的。

根据这一特点,万安博士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认定该鱼类是绿太阳鱼,原产地是美国。并且通过与中科院水生所专家联系,与在美国拍摄的绿太阳鱼照片进行对比,确定了这一结果。日前,这一发现在最近一期的《水生生物学报》上进行了发布。

据了解,绿太阳鱼具有极强的侵入性,属于暖水性鱼类。随着气候变暖,该鱼已经在美国山区冷水溪流中逐渐蔓延。绿太阳鱼喜在缓水、有沙砾的地区产卵,并且无论成鱼还是幼鱼均吞噬其他鱼类的鱼卵和幼鱼,严重威胁山区溪流鱼类生存繁殖,其扩散可以不受水文空间条件限制,极有可能在发现地附近大规模扩散。

万安博士介绍,绿太阳鱼于1999年作为观赏和游钓用鱼引入我国,主要在我国的广西、广东地区进行人工养殖,但在我国江淮地区山区溪流中有分布,尚属首次发现。“因为繁殖速度快,所以养殖容易,在南方多用于休闲垂钓等用途,对人无害,可以食用,只是口感略差。”万安说。

目前,万安、张晓可博士已经将调查结果上报到六安市水产局,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对此事进行调查。据悉,他们将于10月再去大别山区开展调查,对绿太阳鱼的来源和传播途径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控制该鱼继续蔓延,从而保护大别山区的水生生态环境。

美国绿太阳鱼如何出现在了大别山区?万安博士说,绿太阳鱼于1999年作为观赏和游钓用鱼引入我国,主要在我国南部的广西、广东地区进行人工养殖,在我国江淮地区山区溪流中有分布尚属首次发现。至于出现原因还需要调查。

什么是绿太阳鱼

绿太阳鱼的原产地是美国,据了解,绿太阳鱼具有极强的侵入性,属于暖水性鱼类。随着气候变暖,该鱼已经在美国山区冷水溪流中逐渐蔓延。绿太阳鱼喜在缓水、有沙砾的地区产卵,并且无论成鱼还是幼鱼均吞噬其他鱼类的鱼卵和幼鱼,严重威胁山区溪流鱼类生存繁殖,其扩散可以不受水文空间条件限制,极有可能在发现地附近大规模扩散。

延伸阅读:外来入侵物种害处大

1、紫茎泽兰

原产墨西哥至中美洲哥斯达黎加一带,于上世纪 40 年代由缅甸传入云南省南部地区。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中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典型例子。我区洛碛、玉峰山等镇街均有发现。

主要危害:侵入草地后,使牧草消失,对畜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入侵农田,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作物减产。对人畜有毒,产生过敏反应,可致牲畜死亡。繁殖力强,形成单优群落,破坏生态景观,降低生物多样性。

防治方法秋冬季机械铲除紫茎泽兰全株,晒干烧毁;在生长季节可喷施适量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甲嘧璜隆或胺氯吡啶酸乳油;释放泽兰实蝇等天敌进行长期的生物防治;可有计划地种植栎木,可抑制紫茎泽兰生长。

空心莲子草 又名革命草、水花生等,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水中和陆地皆可生长。原产南美洲,20 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期间引种至上海郊区、浙江杭嘉湖平原作为马饲料,是危害性极大的入侵物种,被列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我区多数镇街均有发现。

主要危害:适应性强,可入侵多种生境。阻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覆盖水面,繁殖力强,易形成单优群落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影响渔业;为害农田,使作物产量受损;在田间沟渠大量繁殖,影响农田排灌;入侵湿地、草坪,破坏生态景观,降低生物多样性。

防治方法:对密度较小或新入侵的种群应及时机械铲除焚毁,注意处理残枝,避免形成新传播来源。对于大面积发生水面,应采取遏制避免扩散的措施,可释放专食性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进行长期的生物控制。但对陆生型水花生可施用用适量草甘膦(农达)、水花生净,后者也可用于水生型的防除。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布袋莲等,雨久花科: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漂浮水面或根生于泥中。原产南美洲,1903 年已传入我国。我区大盛、石船等镇街的河道、河沟均有发现。

要危害:形成单优群落,破坏本地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但不可降解,构成对水质和土壤的二次污染。覆盖大面积的水面,堵塞河道、影响航运、阻碍排灌、降低水产品产量,给农业、水产养殖业、旅游业、发电等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生活及工农业用水。

防治方法:对小面积发生或堵塞河道的水葫芦,应及时打捞焚毁,应避免残株成为新的传播源。对于大面积发生的睡眠,应及时设立障碍,防治扩散,采用以释放天敌水葫芦象甲、水葫芦盲蝽等为主,机械打捞为辅,采取以逐步缩小为害面积,恢复生态平衡为目的长期控制策略。可适量喷施草甘膦水剂。

薇甘菊 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菊科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或稍木质藤本。原产热带南美洲和中美洲。1884 年,前香港植物公园种植过薇甘菊。在 1919 年发现逸为杂草,1984年10 月在深圳银湖附近采集到的标本。

主要危害:繁殖方式多样,生长迅速,在适生地攀援缠绕乔灌木植物,使之窒息而死,覆盖植被,改变生态景观。繁殖力强,能快速传播并覆盖生境,对森林、农田、经济作物甚至园林绿化造成毁灭性打击。

防治方法:对大量发生的薇甘菊,在结实之前进行物理铲除。可适量喷施草甘膦(农达)、灭草松、氨氯吡啶酸(毒莠定)和恶草酮(恶草灵)、氯化钠或乙酸溶液等。甲嘧磺隆对薇甘菊有极好的杀灭效果

苏门白酒草:原产南美洲,19世纪中期引入中国,现为一种常见的区域性恶性杂草。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拔300米至2450米的地区广泛分布,常生于山坡草地、旷野、路旁、荒地、河岸、沟边,形成大片草丛。我区茨竹等镇街已发现较大面积分布。

主要危害:苏门白酒草能产生大量瘦果,借冠毛随风扩散,蔓延极快,对秋收作物、果园和茶园危害严重,发生量也大,通过分泌化感物质抑制邻近其他植物的生长。其叶汁和捣碎的叶有刺激皮肤的作用。

防治方法:在每年10月份种子成熟前,人工拔除或使用割草机等器械铲除。荒地等非作物田间进行药剂防治应在8月前进行,每亩使用10%草甘膦水剂800~1000毫升兑水40公斤,或者48%莠去津粉剂250毫升兑水30公斤,叶面喷施。在稻田田埂或蔬菜空茬田,每亩使用20%使它隆乳油50毫升,或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200毫升兑水喷雾,或者每亩使用20%使它隆乳油25毫升加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125毫升,混合喷雾。

大薸: 俗称水白菜,天南星科水生漂浮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本草纲目》(1593)记载,明末引入我国, 作为观赏和饲料用。我区宝圣湖、双龙湖里发现有人为引进,过量繁殖会威胁生态环境。

主要危害:占用水体中大量养分,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繁殖力强,迅速侵占水体,堵塞航道、影响排水泄洪,以致成灾。

防治方法:尚无合适的除草剂,最有效的方法为人工打捞,或暂时排水使之脱离水体直至死亡。

福寿螺: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动物,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外观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福寿螺螺盖形状较田螺螺盖偏扁。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我区统景、玉峰山、洛碛等镇街均有发现,多为养殖后扩散传播。

主要危害:(1)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又繁殖得快,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2)福寿螺食性杂,啃食荷叶等,危害莲藕、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3)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还传播广州管圆线虫,导致嗜酸性脑膜炎流行发病,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

防治方法:首先严格控制扩散蔓延,加强检疫;冬季防治清除水体淤泥、挖除水草、铲除田基杂草,破坏福寿螺的产卵场所;推广鸭稻共育技术,利用鸭群取食消灭幼螺和成螺;手工捡螺消灭成螺,降低成螺基数;石灰、杀螟丹、碳酸氢铵、四聚乙醛颗粒剂、杀螺胺(螺敌)、四聚乙醛(梅塔)小颗粒剂均可对福寿螺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叽歪哥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