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外科 > 让患者走出“世外桃源”

让患者走出“世外桃源”

来源:风度派    阅读: 1.2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朱力亚在广州高校艾滋病公益宣传活动上发言。朱力亚是首位公开艾滋病情的大学生,大一时,她遇上了一段浪漫的异国恋情,2004年4月,却被查出得了艾滋病。2005年,她自愿公开身份呼吁人们关注和预防艾滋病。当记者问道:“你是希望一直保持一个人清净的生活状态,还是希望让大家知道自己的生活近况?朱力亚的回答是:”“其实我并没有去想过这个问题,我也不想走极端。反正我也不想去过那种特别隐居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应该说这两种生活是糅合在一起的吧”。(《南方网》12月1日)

让患者走出“世外桃源”

朱力亚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的威力能够比得上艾滋病,它可以让众多的患者如此痛苦、绝望,甚至摧毁年轻的生命。然而患者遭受的不仅是病魔的肉体折磨,更多的是周围人的歧视,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据《北京晚报》报道,截至2005年8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254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58例,但是敢于公开自己病情的人寥寥无几,这些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甘愿孤自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负责艾滋病项目的协调官员赵鹏飞印象深刻的是,很多人都问他,如何辨认HIV感染者。“你辨认他们干什么?”他反问说。在绝大多数场合,人们普遍会对艾滋病患者流露出恐惧和歧视的态度,甚至在那些看上去最为理性、最为科学的场所也是如此。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并不仅仅是针对这种疾病,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艾滋病患者是“道德败坏的人”。朱力亚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文章之初,得到的大多是反对的声音,甚至是对她人身的攻击。人们给予这些患者的不是同情的理解和真诚的帮助,这也是很多患者畏惧“公开”的原因

要消除歧视现象就必须使人们对艾滋病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也显得紧迫。在宣传方式上,如何让人们正确并且深刻的认识这种疾病,邀请艾滋病患者讲座不失为一上策。2002年5月,北京大学举办“关注艾滋,珍惜生命”讲座,但为了“避免引起恐慌和骚乱”,校方却把组织者从河南睢县邀请来的两名HIV感染者拒之门外。在讲座的另一举办地北京师范大学,校方同样对HIV感染者严辞拒绝。人们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使他们走出正常的轨道,只能过着压抑的“地下生活”,即使是感染上了HIV也不愿去确认,造成患者的数量直线上升。

朱力亚,这个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担任学生干部、学习优秀的女大学生,被发现感染艾滋病后曾被委婉地劝离集体宿舍楼,“连垃圾都得有专人整理”,一度面临崩溃。她也试图自杀过。“活着对于我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但为了父母,活着是一种责任”,朱力亚写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同学对她的接受让她感动,坚持在网上的写作得到了人们的理解。正如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彼得?皮奥特说的:“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感染病毒的人。”他们应该得到的是关爱,得到的是理解,这样艾滋病才能得到控制。

12月31日下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5岁的艾滋患者小翠(化名)剖腹产下一名3.25公斤的男婴。小翠是被前夫所传染,现在的老公阿峰知道后不离不弃,一直瞒着家人给妻子治病,对妻子的照顾体贴入微,支持妻子“博一博”。(《南方新闻网》12月1日)家庭的支持对于艾滋病患者的理解是极为重要的。恐惧造成最为残酷的心理迫害,也有一些艾滋病患者因此被自己的家庭排斥在外,使得他们出于情感的边缘,失去最后生存的勇气。关爱生命,关爱艾滋病群体是应对这种疾病的态度,只有周围人的帮助才可以使艾滋病群体减少,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目前,朱力亚的事迹已感动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8月中旬,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朱力亚作为中国的两位代表之一,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有关艾滋病的全球青少年论坛。现在在北京工作。“如果用公开我一条生命的悲哀,能够唤醒一个正在犯错或者即将犯错的年轻朋友。挽救一个年轻,鲜活的健康生命。那么我公开身份是值得的……”愿朱力亚的愿望实现,愿更多的人可以理解艾滋病患者,愿艾滋病患者可以走出孤单生活的处境。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