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社会万象 > 让救生技能变成一种本能:撞车前紧闭嘴唇忌喊叫

让救生技能变成一种本能:撞车前紧闭嘴唇忌喊叫

来源:风度派    阅读: 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让人们看到意外伤害是如何猝不及防,生命又是多么脆弱。现场急救不仅需要勇气和担当,更需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就地取材,也许可助我们在灾难来临时躲过一劫。

让救生技能变成一种本能:撞车前紧闭嘴唇忌喊叫

受到意外伤害后的10分钟内,是急救黄金时间,每延迟1分钟,就会增加约10%的死亡率。然而,据中国红十字会披露,截至2010年,中国培训合格的救护员仅1000万名,不足全国人口的1%。在发达国家,急救能力的培训非常普及,法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为总人口的40%,德国高达80%。在美国,仅接受过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就超过7000万,相当于全美总人口的1/3。掌握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当灾难降临时,就有可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无救生设备 学鲁宾逊就地取材

急救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如遇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停止(包括不正常的喘息样呼吸)的患者,无论是否有骨折、外伤,都要先进行心肺复苏。若无救生设备,则尽量学习鲁宾逊就地取材,将伤害减少到最小。

扎上一根带子就能挽救一个生命。如果伤者意识清醒,肢体伤口流血不止,止血是第一位的。止血用的带子可以是衣服、围巾等(禁用无弹性的铁丝、电线、绳子等)。比如伤者大腿流血不止,可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的近心端(离心脏近的一侧)的健康部位,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如果上肢出血,结扎应在上臂的上三分之一段,避免结扎在中三分之一以下,以防损伤桡神经。

止血带不要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或衣服等做成平整的衬垫垫好,再结扎止血带。结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要松解一次止血带,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的供血。松解2—3分钟后,在比原结扎部位稍低的位置重新结扎止血带。松解时如仍有大出血或肢体已无保存价值,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就地取材时,应尽量利用伤员自身的衣服等,避免交叉感染。

矿泉水瓶子帮您赢得救援时间。乘船时遇到台风或撞船,救生圈不够用又不会游泳,怎么办?此时,不要慌张,船一般不会在几秒内沉没,可迅速将矿泉水、饮料瓶倒空,拧紧瓶盖,拿绳子、鞋带等拴几个挂在脖子周围,减少溺水危险;也可将木板、塑料板绑在身上,增加浮力,等待救援。

杂志、衣服都可当骨折夹板。骨折伤员、伤肢不能随意挪动,需要用夹板固定伤处。除了杂志、木棍、衣服外,也可以用伤员没受伤的肢体、身体代替夹板固定伤肢。现在私家车增多,交通事故不断上升。突然急刹车时扭到脖子,不要试图把歪脖子正过来,可以用纸壳、硬一点的杂志或者衣服把脖子和头部固定,上医院检查。

被挤倒时学穿山甲蜷起来

在空间有限而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球场、商场、楼梯、影院、高峰时的地铁、超载的车辆、航行的船舱等都隐藏着危险。

当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马上避到一旁,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切忌逆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如有可能,抓住一样牢靠的东西,如路灯柱、楼梯扶手;注意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如果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中时,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不慎倒地时,双膝尽量前屈,护住头和胸,头低下,臀部向上,像穿山甲那样蜷缩成球状。

撞车前紧闭嘴唇忌喊叫

我国交通事故致死率突出,有研究表明,交通事故重伤者急救时间与生存率的关系为:30分钟内急救,生存率80%;60分钟内急救,生存率40%;90分钟内急救,生存率10%以下。在交通事故死者中,大约40%是当场死亡,60%死于送往医院途中。

如果无法避免汽车相撞,撞车前切忌喊叫,应紧闭嘴唇咬紧牙齿,以免相撞时咬坏舌头;副驾驶位是最危险的座位,坐在该处的人首先要抱住头部靠在座位上,或者双手握拳用手腕护住前额,同时屈身抬膝护住腹部和胸部;除非前方是悬崖,否则不建议跳车求生;汽车翻滚时,要双手紧紧抓住车的某一部位,身体紧靠在座位上,车停后找机会立刻逃出车外,发动机瞬间可发生爆炸;如果汽车跌入河中,不会立即下沉,可把握下沉前的一分半钟从车门或车窗及时逃生。即使汽车沉下水底,也有办法逃生,因为车厢注水可能需半小时。假如车门打不开,可用修车工具或在手上缠上衣服后打碎车窗玻璃。

不少汽车里还暗藏许多“杀机”。例如仪表板上放香水瓶,后座与后窗的小空间上放满雨伞、照相机、书本等杂物。这些杂物虽小,一旦发生车祸,它们却可能击破乘客的头部。因此,平时小件的杂物应收在杂物箱里,而大件的杂物最好放在行李箱中。#p#副标题#e#

救人不当带来二次伤害

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庭经常出现割伤、烫伤、摔伤等伤害,但近一半人处理方法不正确。比如割伤最容易发生,但是20%的人回答不知道怎么处理,其他人则会第一时间选择酒精消毒、贴创可贴等。正确的方法应是用洁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特别是对于较大较深的伤口,然后赶快去医院。小伤口可先涂云南白药或贴上创可贴,再进行压迫止血;当出现烫伤时,40%的人会马上抹牙膏、烫伤膏等。正确的方法是用凉水冲洗20分钟再涂抹烫伤膏,牙膏对此作用不大。如果穿着衣服或鞋袜的部位被烫伤,不要急着脱去,否则会使表皮随同鞋袜、衣裤一起脱落;摔伤出现淤血、青紫,人们大都习惯按揉。正确的方法是用冰袋冷敷,这样可以止疼、减轻水肿。

在很多突发事件现场,往往能看到热心的群众自发参与抢救。然而,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急救培训,一般不建议随意挪动伤员。

因为除了我们能看到的外伤外,伤员组织结构内部的损伤程度如何很难判断。在事故现场,骨折是一种最常见的损伤。如果在没有固定伤处的情况下搬运、搬动伤者,骨折的断端(尖锐的骨头渣子)就会将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扎伤。尤其是车祸发生后,挤压伤、颅脑损伤、截瘫、烧伤等多种复合伤往往纠结在一起,给救援带来一定的困难。随意挪动伤员,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火车发生意外时如何逃生自救

1、远离车门。

2、抓住牢固的物体,避免身体大幅度移动。

3、火车突然发生碰撞时,上身尽量前倾,胸部紧靠膝盖,头靠在前排座位椅背上。双手置于头顶,手掌重叠在一起,前臂贴在脸颊上。

4、火车出轨向前冲时,不要尝试跳车。

延伸阅读

陷入自救误区会让情况更糟

这次“7·23”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很多乘客被压在行李下受伤,有人就想,是不是钻到座位底下更保险?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不提倡这样的自救方法。行李一般不会造成太大伤害,而如果座位受挤压后变形,乘客可能就出不来了,一旦起火,情况更糟。最好的办法是:当火车受到猛烈撞击时,应尽可能抓住周围一切能固定的物体,防止身体向外甩,避免身体的剧烈移动和冲撞,这跟系安全带的作用是一样的。总之,一定要避免身体大幅度的移动。

乘扶手电梯时,如果发生电梯倒转,怎么办?有人会说,我马上来个急转身180度,也许能避免不受伤。其实,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事发突然,惯性瞬时改变后人会突然被带倒。平时乘扶手电梯,要按提示抓牢扶手;一旦倒下,双手护胸,学习穿山甲屈体保护更有效。

现在正值北京雨水最多的季节,雷雨天不断,已经有居民被雷电击中身亡。很多人认为,打雷了,汽车里最安全。因为汽车虽然是金属物品,但自身封闭的形式使它成为了一个“法拉第笼”。潮湿的轮胎则成为了车体与地面连通导电的关键部件,即便是车辆受到了雷电的袭击,电流也可以通过车体外壳、轮胎传递到地面,不会对车内的人员造成伤害。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将身体探出车外。这样会增加人体直接被雷电击中的可能。2、不要轻易下车。如果碰巧车辆被雷击中,迈下车的脚与轮胎之间会产生跨步电压,致使人体被电流击伤。3、不要继续使用音响系统、电台等带有天线的电子设备,增加车辆被雷电击中甚至电器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叽歪哥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