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社会万象 > 2013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爱迪生如何看手机

2013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爱迪生如何看手机

来源:风度派    阅读: 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013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材料为两个科学家对话,爱迪生回到21世纪对手机怎么看,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材料中提到,科学家向文学家发问称: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6月7日北京晨报)

2013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爱迪生如何看手机

客观而言,科学家与文学家就有关“手机”的对话早已有之。今年5月15日,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莫言相聚北大开展对话,其间,杨振宁显得对莫言十分好奇,他语调缓慢说的一句话是:“我有一个问题问莫言先生。”他问莫言,爱因斯坦现在回来觉得什么最神奇,莫言说应该是手机,他掏出手机看了看。当然,莫言答的很好,从文学家和文人的角度阐述了他的看法。再联想北京市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也涉及科学家和文学家就手机的对话,不知道是不是受“莫杨对话”的启迪。应该肯定的是,一个地方能够从浩如烟海的社会现象中抓取生活中的一个“亮点”,并能入题,是难能可贵的,即使“爱迪生如何看手机”有受莫言和杨振宁“对话”的影响,并不能否认拟题者灵光一闪的巧妙构思。

抛开这道作文题的背景和来龙去脉,至少从北京市这一比较有代表性的高考作文题中,可以基本看到作文命题的方向。首先,高考作文做为多年来考核考生文字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所表达的“内容”“内涵”必然会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当然,也会有一些地方的高考作文浅显中蕴含大道理,这里不再提及;其次,任何一个拿来考试考生能力的高考作文,必然是“可议”的、可以拓宽的空间必然广泛。今年北京高考作文“爱迪生如何看手机”,以短短的几句对话,可以带给考生无尽的想象空间,任何一个考生都可依据不同的观点、不同角度,阐述看法。可以写成“穿越小说”,可以写成“杂文”,又可以以科技发展来展示当代人的成就等等,这个外延广泛的作文命题无疑是成功的。历届高考作文同样如此,无论2011年广东卷的《回到原点》,还是江苏卷的《拒绝平庸》等,都是有足够的拓展空间、想象空间的。

其三,近年来高考作文日益贴近生活现实。今年北京高考作文提及“手机”问题,2011年北京卷《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的看法》,甚至店主为彩民垫资代买彩票,中大奖后交给买主的故事,继登上春晚后,又成为全国II卷作文题;以及“飞天”事件,空气污染、环境保护的命题,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的体现。今年高考作文,与时代紧密合拍的不仅仅是北京,海南高考作文题直指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山东高考作文题“圈定”莫言。..。..这些现实的高考作文,正是高考作文的生命所在、魅力所在。

当然,任何一个地方的高考作文不可能“包罗万象”,其遗漏或“瑕疵”是难免的,但高考作文能够系统性的考察一名学生的思想、思维以及创造能力和智慧,是毋庸质疑的,就其重要性而言,短期内以高考作文考量考生文学水平、文字能力的方式不会改变。高考作文是教育和高考“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有对联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在应试教育的整体现状之下,可以在“框子里”最大限度让学生展开联想的,也就只有作文了。而如何命题一个高质量的作文考题,一定程度上代表教育的水平和改革的方向。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叽歪哥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