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药品 > 三代抗过敏药,孕妇选用需谨慎

三代抗过敏药,孕妇选用需谨慎

来源:风度派    阅读: 2.4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口服的抗过敏药物主要指抗组胺类药物,口服后吸收很快,能在15—30分钟内使过敏症状迅速得到改善,比较常用。

三代抗过敏药,孕妇选用需谨慎

    第一代“爷爷”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嗜睡和乏力,反应时间延长等,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从事开车、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另外,此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症状,还可能诱发青光眼。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应慎用。

    第二代“老爹”抗组胺药,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但近期研究发现阿斯咪唑(息斯敏)和特非那丁(敏迪)可能导致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当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合用时会加重上述不良反应,故应避免同时使用。有严重肝功能损害或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应慎用。

    第三代“孙子”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与红霉素、酮康唑等合用也不会产生心脏毒性。

    除了口服之外,静脉注射也是抗过敏药物常见的给药方式。此类药物包括钙制剂(如葡萄糖酸钙)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制剂(如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等),主要用于严重的、急性全身性过敏反应,一般不长期使用。

    局部使用的抗组胺类药物开始见于临床,例如鼻喷剂、滴眼液、皮肤霜剂等。局部用药,既能避免口服第一、二代抗组胺类药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又能取得与口服药物同样的疗效。

    而且起效时间快,无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和心脏毒性,长期应用不会产生耐药性,因此使用越来越广泛。

    在抗过敏药中,葡萄糖酸钙一般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但抗组胺类过敏药使用时就要慎重。有一类抗组胺药称为哌嗪类H1受体阻断药,如氯苯甲嗪,在试验中被发现对动物有致畸作用,为了慎重起见,准妈妈,尤其是怀孕前3月内的孕妇最好不要使用。至于其他类抗组胺药,如吩噻嗪类及二醇胺类抗组胺药(如非那根、扑尔敏等),一般对胎儿无明显影响,都可放心使用。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