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民间故事 > 伊尹为什么是吃货 盘点古代那些名副其实的吃货轶事

伊尹为什么是吃货 盘点古代那些名副其实的吃货轶事

来源:风度派    阅读: 2.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伊尹是商朝初年著名的贤相,同时也被誉为中华厨祖,是中原菜系的创始人。不少网友调侃伊尹才是吃货的鼻祖。伊尹怎么是吃货呢?他发明了哪些菜品呢?下面本站的小编就来跟大家讲述下古代那些吃货们的有趣故事吧!

林语堂曾说:我们的生命并不在上帝的掌握中,而是在厨子的掌握中。因此,中国绅士都优待他们的厨子,因为厨子是在掌着予夺他们的生活享受之大全。只此一言,总结了人生的真谛,即美食与生活享受有着近乎对等的关系。由此可见,对于文人而言,吃有多重要。

伊尹为什么是吃货 盘点古代那些名副其实的吃货轶事

正因为如此,中国自古盛产吃货。不过今天我们要聊的是真正的吃货,而非不懂吃的胡吃海喝之辈。真正的吃货不仅懂吃,也会下厨,还能著书立说,甚至可以从中衍生治国之论。纵观历史,以下这几位,绝对是正经的吃货:

伊尹

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首,有“厨祖”之称的伊尹,是当之无愧的吃货。他生活在夏商之间,那是一个奴隶尚存的时代,而伊尹不幸就是众奴隶之一,好在他有一位做厨子的老爹,从小耳濡目染,长大毫无意外地成为了一名厨子。所谓不想做丞相的厨子不是好吃货。成为厨子,只是伊尹从奴隶迈向贵族的第一步。

随着日积月累,伊尹发现,诶,这炒菜做饭的道理和治国之道相同,于是就有了“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的言论,令人耳目一新。这套言论比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要早1000多年。商汤意识到这小厨子有治国之才,于是带领他一起反抗夏桀,最终建立商王朝。

足见,一个有心的厨子也是十分强大的。除了治国理论,伊尹还有许多烹饪理论,例如:“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告诉大家原材料皆有其自然属性;再如:“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描述了调味之事的微妙。此类理论,繁不胜举,论证了伊尹的吃货之首地位。

孔子

儒学圣人孔子也堪称高级吃货,据某位好事者统计,《论语》中谈论吃超过了30余次,不禁令人质疑,孔子究竟在讲大道理还是写食谱?没错,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衣冠楚楚的为人师表+吃货。

伊尹为什么是吃货 盘点古代那些名副其实的吃货轶事 第2张

他的吃货之名不仅体现在让学生用猪肉当学费,也彻彻底底的融汇进了《论语》。

例如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特别是这一句“有盛馔,必变色而作”,就是说遇到饭局必须正经当回事,正装出席更是必须滴。吃货们可以发挥想象:有人请吃饭了,于是孔子带着他的徒子徒孙们,正正衣冠,同时悄悄松松腰带,脸上带着期望的笑容,足不停步奔赴美食……

再比如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话翻译过来,完全是一种精品饮食意识,表示孔子在美食方面要求十分细致,所以才有我们传承千年的中华美食传统,同时教育后人热爱生活、享受美食,孔子的美食思想之影响,绝对不逊于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等等,更多证据就不一一列举了。

苏轼

自孔夫子之后,文人会吃也是一种修养。不过大多数的文豪们都秉承“君子远庖厨”原则,会吃但不会做,苏轼则是例外,属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写得文章”新三好男人

伊尹为什么是吃货 盘点古代那些名副其实的吃货轶事 第3张

苏轼自称老饕,好吃是出了名的,不仅有一套自己的美食经,还经常下厨捣鼓美食,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作为一枚无肉不欢的大学士,他甚至写了一首打油诗——《猪肉颂》:洗净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喫,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读起来十分有趣。

此外他还写有《食蚝》、《菜羹赋》、《豆粥》、《黍麦说》等诗文,描述了他对美食的执着追求。正如他自己在《老饕赋》中说的那样:“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将别人的仅仅为了果腹的一日三餐吃出了横生趣味,吃出了流变沧桑,这就是一种境界。

陆游

在众多著名的诗人当中,除了苏轼,陆游也堪称正宗吃货。他不仅练就了高超的烹饪技艺,也常常亲自下厨,此外还写了百余首咏叹佳肴的诗文,其中有不少是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

伊尹为什么是吃货 盘点古代那些名副其实的吃货轶事 第4张

诗人懂吃通常都体现在著作中: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陆游描述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莱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曰:“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描述其对烹饪之道的探索;又有诗曰:“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描述了他对食材的讲究。

此外陆游还有自己的“看家菜”——葱油面,并认为自己做的葱油面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苏陀”(油酥)媲美。不仅如此,陆大吃货用白菜、萝卜、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的甜羹,也是引得江浙一带居民争相仿效。是不是很厉害呢?

李渔

李渔,清初时人,因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因科举失利,自此游戏人生。他弄了个戏班子,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四处游历,增广见闻,最重要的是吃遍中国。

伊尹为什么是吃货 盘点古代那些名副其实的吃货轶事 第5张

在这一过程中,李渔著《闲情偶遇》,这本书堪称我国美食百科全书,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着”之首。李渔的饮食主张,集中体现在该书的“饮馔部”,可概括为24个字,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周作人对此书推崇备至。

李渔在饮食上不仅主张蔬食,即蔬食第一,饭粥第二,肉食第三,同事还主张吃饭时一定得有羹,认为“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

袁枚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今浙江杭州人氏。他不仅是一位烹饪专家,所著的《随园食单》也被称为清代日常饮食菜谱大全。说他是吃货,绝对有理有据。

伊尹为什么是吃货 盘点古代那些名副其实的吃货轶事 第6张

《随园食单》不仅介绍了诸多菜肴及烹饪技巧,通俗易懂,是提高烹饪技术、研究传统菜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性史籍。自问世以来,这部书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也是吃货提高自我修养的必备单品。仅此一本书,就足以印证袁枚的吃货地位。

而至近现代,饕客则更多,梁实秋、汪曾祺、唐鲁孙、王世襄(仍在世)等等,都是有名的吃货,也都有著文言吃。有人说鲁迅、袁世凯也是吃货,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懂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食城记下期,伪吃货特辑,为大家总结,这些名为吃货实为饭桶的名人究竟是如何不懂吃。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叽歪哥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