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内科 >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特征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特征

来源:风度派    阅读: 1.4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自杀就是自身实施、明知足以致死的自伤性行为的过程。这个定义有四个关键点。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特征

第一,必须是意识清醒的行为,那些精神病人或者是服用了药物所致的行为而造成了死亡的我们只能认为是意外。正如一个神智不清的病人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死了,能说这是自杀吗?

第二,这种行为不一定非是自杀者自己实施的,如安乐死,当然我们这里的安乐死只包括自愿性的间接安乐死,不包括其他所谓的安乐死,我们认为其他的所谓安乐死,与其说是自杀,到不如说是谋杀。

第三,明知足以致死性。这些行为的的后果很可能是致死的,而且自杀者是明知的。

第四,这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自杀定义为一种行为,显然自杀应该包括其酝酿、自杀行为的实施,以及自杀后的善后过程。

自杀过程有两个关键性因

自杀是个体的自伤行为,每个人的自杀动机、方式、诱因等差异较大。自杀行为的发生与人所处地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以及季节等差异有相关性。大学生作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其自杀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

从自杀方式来看

自杀方式取决于方式选择的致死性、易得性和可接受性。近年案例显示,大学生自杀以跳楼、服毒(或服药)方式为主。一方面是大学生生活的环境高楼林立,高空坠落自杀是容易的选择,另一方面现在农药、安眠药等致死药物的管理不到位,个人可以很方便地购买或取得。

从自杀的诱因来看

流行病学及研究资料表明,自杀的原因复杂。中国人的自杀诱因以家庭关系、婚恋纠纷、人际不和以及精神障碍为主。在考察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自杀诱因突出表现在学业压力、情感纠葛、人际危机、就业压力、悲观厌世等方面,其中男生因学业压力、女生因恋爱问题自杀比例偏高。在这里,负性生活事件往往成为引爆自杀的导火索,尤其是连续的负性生活事件的累加,会骤然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一定的阀值,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当大学生出现了“行为方式忽然而显着的改变、语言表达、人际关系变化、情绪变化与心境变化、反复在危险区逗留、身体与神态的变化等”异常时,应予以高度关注。

从自杀的动力来看

境遇、意动、情感、认知、人际关系以及连续性特征为自杀的六个维度。境遇表现在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心理需求遇到挫折;意动表现为自杀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断意识;情感表现在绝望无助,对自杀内在的态度是矛盾的;认知表现在对自杀的认知态度是扭曲的;人际关系表现在想要与人交流,寻找出路;连续性特征表现在终生的应付方式。从六个维度来看,个体的自杀是可以感知的。正因为此,给自杀危机干预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空间。大学生的自杀行为的内在动力同样体现出上述这些特征。#p#副标题#e#

从自杀的动机来看

大学生自杀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一般自杀的动机有冲动型、抑郁型、失望型和颓废型。实际上,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思想波动大,情绪起伏,有的感性冲动,有的孤僻郁闷,有的悲观失望,有的精神颓废,各种心理冲突往往交织在一起,不仅仅是单一的动机表现类型,而是表现出综合的类型。

第一是“足以致死的自伤性行为”,有的人不一定想死,但他们依旧对自己实施了自伤性行为;第二是具有一种想对自己的肉体进行毁灭的想法,并以这样的一种想法指导他的行为。我们认为一个意识清醒的人只要具备了这二者中的一者,我们都认为行为者在进行自杀。

那么大学生为什么要自杀呢?,自杀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自杀,其背后都有心理机制在推波助澜。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病理学因素等均须通过影响人的心理因素才能发挥作用。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虽受制于一般的自杀心理规律,但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