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内科 > 临床诊断大肠息肉的方法

临床诊断大肠息肉的方法

来源:风度派    阅读: 1.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临床诊断大肠息肉的方法

大肠息肉临床诊断方法

(一)、内镜检查

内镜下大肠表现为粘膜隆起性肿物或表面结节颗粒状隆起,根据息肉蒂部情况可分为有蒂、无蒂、亚蒂。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或多发息肉。典型的息肉内镜下可以进行分型,如腺瘤外观呈淡红色,藉此可与呈灰白色露滴状的增生性息肉鉴别。

(二)、X线检查

钡剂灌肠造影可见息肉呈单个或多个类圆形的充盈缺损,带蒂者可活动。绒毛状腺瘤呈一大簇葡萄状或不规则类圆形充盈缺损,排钡后呈条纹状、网格状外观具有诊断意义。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微小息肉的检出率。

(三)、鉴别诊断

1、腺瘤性息肉:以细胞的不典型增生为特征,属肿瘤性病变。组织切片中常见绒毛状成分,它是从病灶基部伸出的许多纤细分支,索芯由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被覆单层或多层柱状上皮细胞。根据腺瘤中绒毛成分所占比例不同而将腺瘤分为管状、绒毛状和混合性腺瘤三类。

2、幼年性息肉:大量结缔组织中有很多粘液腺增生和含有粘液的囊肿为特征。息肉表面的腺上皮破坏伴浅溃疡形成。

3、错构瘤性息肉:以腺管上皮增殖为主。可见腺管延长、扭曲、分支和轻度出芽。核位于基底,排列规则,不见核分裂,杯状细胞大量增生。息肉中间质丰富,伴平滑肌纤维长入。

4、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组织学可见细胞分裂增加,但保持正常形态和极性,增殖细胞仍局限于腺管下三分之一。腺管增粗、形态规则,表面细胞仍是分化成熟的杯状细胞和吸收细胞。数量增多,紧密相嵌,典型者形成锯齿状,相迭形成折扇形,粘液分泌旺盛,呈过成熟表现。增生性息肉一般不发生癌变,但体积较大的息肉可出现不典型增生,形成所谓的锯齿状腺瘤。

5、炎性息肉:常继发于各种炎症性疾病(溃结、克罗恩病、血吸虫感染等)。由于炎症的损伤使粘膜发生溃疡,上皮破坏,继之上皮再生修复,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与残存的岛状粘膜构成息肉,即所谓的假息肉,该类息肉不会恶变。此外,在炎性息肉的基础上,出现肌纤维组织和血管增生时,则称为纤维性息肉,常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若在息肉组织中发现血吸虫卵,又称血吸吸虫卵性息肉,若在粘膜组织中发现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并有淋巴滤泡形成,周围淋巴细胞分化正常,这种息肉称为良性淋巴样息肉。

99药剂师温馨提示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粘液血便来就诊,又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从而延误治疗。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