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外科 > 关于牙齿矫正有哪些误区

关于牙齿矫正有哪些误区

来源:风度派    阅读: 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暑假来临,各大医院口腔正畸科门庭若市,大家都希望趁着假期来给牙齿“整饰”一下。很多人对牙齿矫正存在认识误区:不知道何时是最佳的矫正时机,对拔牙也心存芥蒂,担心矫牙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等。部分人人云亦云,往往由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关于牙齿矫正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要等换完牙后才能矫牙”

传统观念认为,牙齿换完后才能做矫正。其实,这种说法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情况。因为每个人颌骨和牙齿的发育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比如,儿童期俗称“地包天”的前牙反合畸形,应尽早介入治疗,最早可以从3~5岁就开始,在尚未出现骨性畸形前,一个简单的矫治器在两三个月内就能奏效;到了6岁换牙期以后,对于下颌发育不足的“小下巴”畸形,宜越早矫正越好。中山爱思特美容医院牙科王秀静医生介绍,因为引起牙颌畸形的原因很多,表现也不尽相同,矫正的最佳时机也不一而足。如果错过最佳的矫正时机,以后如果再矫治,一是技术复杂疗程增长,矫治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可能本身遇到的麻烦较多,最严重的,时机错过,可能最好的矫正医生也“回天乏术”。

误区二:“我年纪这么大还能矫牙吗”

很多人认为牙齿矫正是儿童和青年人的专利,中老年人只能嗟叹“生不逢时”,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让错颌畸形的牙齿矫正主要是靠牙槽骨的改建,即使是成年人,牙槽骨内部的改建能力依然存在,年龄不是关键,只要牙周条件许可,成人牙齿矫正不是梦。一个合适的矫治力对于一个60岁成年人和一个12岁儿童健康牙齿的移动结果没有本质的差异。

误区三:“矫牙很痛只能喝粥”

“矫牙会痛”,好像恶梦一样缠绕着每一位“准”正畸患者,很多瞻前顾后的患者迟迟不敢迈出正畸第一步,很大原因是因为怕痛。其实矫牙最难受的是上“牙箍”后的第一周,以后每次复诊加力后,患者牙齿会有两三天的微痛或酸软无力,这些轻微的不适感常人都能忍受且很快会消失。至于饮食方面,在矫治期间不可吃较硬的东西和很粘的东西,须避免过冷过热的刺激,一般矫治结束后都可正常饮食。

误区四:“我能不能不拔牙啊”

不少成人患者或患儿的家属常对拔牙矫治视为“洪水猛兽”,觉得“好好的一个牙拔掉多可惜啊”,有些家长甚至和医生“讨价还价”:“能不能少拔几个啊?”部分家长道听途说,认为拔牙会影响咀嚼、记忆力,甚至智商等。其实,这是多虑的,通过拔牙提供间隙,对牙齿进行重新排列或者为某些龅牙患者内收过突的门牙,改善面型。 拔牙与否,得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面型、拥挤度、中线、磨牙关系等等。

误区五:“我怕矫牙后,牙齿嚼物无力,年老时易松动脱落”

有些家长把正畸牙齿的移动理解为简单的物理机械移动,担忧牙齿矫正后会造成老来牙齿松动,甚至早脱,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一个正规的牙齿矫正是一种合理的生物改建过程,通过轻的矫治力诱导牙齿一侧骨吸收,另一侧骨新生重建,最终使牙齿移动至所期望的位置。整个过程是柔和、渐进的,牙齿是相对稳定的。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