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外科 > 梅毒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梅毒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来源:风度派    阅读: 1.2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梅毒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新中国成立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一度较高,新中国成立后经整治,到上世纪60年代一度在国内基本消失,但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现,此后发病势头见长,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梅毒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专家指出,近十年来梅毒病例的增加,跟人们性观念的开放、不洁性行为增多有关。梅毒早期发现可通过规范、足量使用青霉素得到有效治疗。但临床上有不少梅毒患者症状不明显,直到术前验血排查,甚至是到了病程后期身体其他器官受损才发现,这种发病的隐蔽性特点可能跟患者滥用抗生素的既往史有一定关系。而从预防的角度看,避免不洁性接触是远离梅毒的关键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周少虎教授、眼科黄仲委教授

病例:七旬老伯患葡萄膜炎竟查出梅毒

一位年过70岁的老伯因眼部患有严重的葡萄膜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该院眼科教授黄仲委按常规向他询问过往病史,老伯否认有风湿、结核等葡萄膜发炎的常见因素。

黄教授心存疑虑,在做专科治疗的同时,让老伯做了梅毒血清检查,结果是阳性。

“梅毒阳性!是不是搞错了?”当黄教授再次细问病史时,老伯一脸愕然,无法接受自己查出梅毒的事实。据他反映,他从没有过明显的可疑症状。医生了解到, 他多年前已丧偶,是一名有些成就的工程师,退休后他应聘到外地工作,在那段时间里曾结识过几位女性。最后,他委婉的承认自己曾有过“冶游史”,但身体一直没有明显的病症。

“你是隐性梅毒患者。”黄教授建议老人除了接受眼科治疗外,还应同时到皮肤性病等相关专科咨询专业医生治疗梅毒。

发病:近年来梅毒病例持续增长

“近年来,临床梅毒病例确实在持续增长,其中有不少患者是老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周少虎教授介绍说,梅毒在1505年自印度传入我国后,在新中国成立前发病率曾一度高达5%~10%。新中国成立后因禁娼整治,到了上世纪60年代,国内已基本消灭了梅毒。

但上世纪70年代末 80年代初,梅毒病例在国内又重新出现,此后势头见长,从几例、几十例、几百例到几千例、几万例、几十万例。有统计显示,1993年~1999年,我国梅毒病例年均增长85%,1999年后增速放缓。这与一开始病例基数小,越往后基数越大有关。而在广东,2011年12月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连续8年来,梅毒病例年增幅达15%~20%。在近年广东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中,梅毒升至第二位,确实不可忽视。

“有不少梅毒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到了病程后期身体其他器官受损才发现。”周少虎称,近年来他在临床上接触到的梅毒病例不少具有隐蔽性,患者往往未能及时发现,耽误了早期的治疗机会。

“不少人是在体检、献血或术前检查时才发现的。”周少虎指出,他们发现时已进入梅毒三期,说明他们受感染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少人神经系统、心血管或是骨骼、眼睛已受到明显的影响。

有报道指出,三期梅毒中有八成是老年人。周少虎称,目前对于梅毒病人的群体构成未有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在一些大都市老年人经常出没的公共场所中有从事“特殊服务”的女性出没,以按摩或交友为名做些不正当的交易。一些中老年男性不懂得防范,安全套使用率低,因此更易染病。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值得警惕。

病因:隐形梅毒增多 与滥用抗生素有关

“其实现在的梅毒与几十年前的梅毒的病原体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为何隐性病例会增多呢?”周少虎认为,这与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一定关系。

“旧社会缺医少药,特别是对梅毒有疗效的抗生素,普通人在当时并不容易获得。”周少虎解释说,相比之下,现在人们想买青霉素并不是难事,甚至存在盲目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如,有些人换了感冒、喉咙或身体其他地方有点小炎症就会自作主张使用抗生素。

他指出,对不知道自己体内有梅毒潜伏的患者来说,滥用抗生素有时可能“歪打正着”,对体内的梅毒起到抑制的作用。但因用药不规范、不足量,所以对体内的梅毒“打得不够彻底”,反而可能使其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继续“潜伏”得更深,长年累月在体内悄悄蔓延,直到后期累及其他器官和系统才发现。

提醒:不洁性接触是感染主因

据专家介绍,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占其95%以上。因梅毒的病原体对人体泌尿生殖器官的皮肤黏膜有很强的亲和力,只要有极细微的破损,就可乘机钻进去使人致病,而且越是早期传染性越强,随着病程的进展传染性会减弱。而除了性接触之外,母婴垂直传播以及通过血液(比如吸毒者共用注射器)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

临床上,梅毒患者的年龄分布很广,从婴幼儿到成年人甚至高龄老人也屡有发现。因此,为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现在无论是男女老少,医院都会把患者的梅毒血清检查列为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有人认为术前查梅毒“多此一举”,甚至质疑医院增加此类检查项目是对患者的歧视,有借机敛财的嫌疑。

对此,周少虎认为应从医疗安全的角度来理解术前排查梅毒的必要性。“信任自己患病的亲人,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术前排查梅毒,对患者也是一种保护。一旦出现意外,医护人员就能及时采取更全面的治疗。”

防治:避免不洁性接触 症状可疑及早查

“只要洁身自好、注意卫生,梅毒是可以防范的,无须恐慌。”结合梅毒的传播特点,专家给出了如下的防治提醒:

1.日常要洁身自好,避免不洁性接触。做好这一点,可大大降低感染梅毒的风险;

2.鉴于梅毒有多种传播途径,在潮湿的生活用品上可存活数小时,建议在公共浴池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旅店,尽量少用、慎用其所提供的公共洁具;

3.已知道自己患上梅毒者切莫讳疾忌医,应及早主动就医,但莫轻信江湖术士滥用药物治疗。在正规医院,早期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足量、持续用青霉素是可杀灭梅毒螺旋体,得到有效治疗的;

4.为保护亲人,出现疑似梅毒病症的患者应让与自己亲密接触者知情。除了自己积极治疗、做好隔离外,与已确诊的患者有过亲密接触者最好也做血清学检查,以排除染病的可能。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